談到萬達(da)與哈佛(fo)的(de)緣分(fen),還得回到2012年9月萬達(da)收購AMC院線(xian),在洛杉(shan)磯正式交割(ge)那會兒。一(yi)(yi)家(jia)(jia)美國(guo)的(de)百(bai)年老店(dian)被一(yi)(yi)家(jia)(jia)中(zhong)國(guo)企業收購,在美國(guo)社會掀起(qi)不小波瀾。AMC有一(yi)(yi)位(wei)獨(du)立董事叫湯尼,他(ta)是哈佛(fo)大(da)學(xue)肯尼迪學(xue)院的(de)教授,精通中(zhong)文和中(zhong)國(guo)文化。是他(ta)極力促(cu)成王(wang)健林董事長首次(ci)訪問哈佛(fo)大(da)學(xue)并在肯尼迪學(xue)院演講(jiang)。
哈佛(fo)大學(xue)是全球(qiu)最知名的學(xue)府,哈佛(fo)每(mei)個學(xue)院(yuan)(yuan)都非常獨立,人事(shi)任(ren)用、財務計劃(hua)、教(jiao)學(xue)科研活動都是各自安排。所(suo)以董(dong)事(shi)長第一次到肯(ken)尼迪學(xue)院(yuan)(yuan)的演講,也(ye)基本局限于(yu)學(xue)院(yuan)(yuan)層面,影響相對有限。
首訪哈(ha)佛(fo)(fo)之后,雙方走動較少,但(dan)董(dong)事(shi)長一(yi)直惦記著(zhu)把這所世界(jie)知名學(xue)府引入中(zhong)國,搭建起萬(wan)達與(yu)(yu)哈(ha)佛(fo)(fo)的(de)合作橋梁。一(yi)年半之后的(de)一(yi)次邂逅,真正(zheng)開(kai)啟了(le)萬(wan)達與(yu)(yu)哈(ha)佛(fo)(fo)的(de)情緣。
2014年(nian)1月22日(ri),瑞士達沃斯(si)小鎮(zhen)上,云集(ji)了來自(zi)世(shi)界(jie)各地的政要、巨商和名(ming)流。一年(nian)一度的冬季(ji)達沃斯(si)是(shi)世(shi)界(jie)經(jing)濟的盛(sheng)會(hui),在(zai)這里碰撞出(chu)的思想和言論對整個世(shi)界(jie)經(jing)濟都可能產生重大(da)影響。這里也(ye)是(shi)老友新朋(peng)聚會(hui)的大(da)派(pai)對,各種早(zao)餐會(hui)、午餐會(hui)、招待晚宴讓人眼(yan)花繚亂。
每一個來這里的重要人物,行程自然都是排得滿滿的,董事長的日程更是按分鐘計算。另外一位來自波士頓劍橋鎮的客人也是來去匆匆。她就是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由于二人行程都非常滿,原計劃安排的會談也不得不取消。但福斯特校長還是熱情邀請董事長出席在達沃斯舉辦的“哈佛之夜”招待會。
當晚六點半,董事長如約而至。達沃斯貝爾福德雷爾酒店的斯卡萊塔沙龍人頭攢動,出席“哈佛之夜”的(de)(de)來賓不(bu)乏各國政要,想必大多是哈(ha)佛的(de)(de)畢業(ye)生(sheng)。在(zai)校(xiao)方聯絡官的(de)(de)引領(ling)下,董事長穿過擁擠的(de)(de)人群,與福(fu)斯特校(xiao)長短暫寒暄。校(xiao)長一(yi)米八的(de)(de)個頭(tou),留著短發,戴著眼(yan)鏡,有一(yi)股樸素的(de)(de)學者風范。兩(liang)人雖(sui)然握手言(yan)歡僅(jin)三五分鐘,但卻種下了(le)萬達與哈(ha)佛友誼的(de)(de)種子。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一位哈佛商學院的華裔教授也與萬達結下了不解情緣。這位名叫威利·施的哈佛教授出生于臺灣,中美混血,是哈佛商學院資深教授,寫過一百多個案例,主要關注傳統工業企業,這次卻對萬達收購AMC院線產生了濃厚興趣。2014年初,施教授便提出了做AMC案例的想法,并得到董事長的贊同和支持。同年8月7日,施教授的萬達之旅終于成行。臨行前,教授在郵件中寫道,“非常期待萬達之行,萬達是一個令人贊嘆(amazing)的企業”。幾個月后,首個萬達哈佛案例——“大連萬達集團:AMC娛樂公司兼并購”便新鮮出(chu)爐。施教(jiao)授(shou)理論(lun)功(gong)底確(que)實(shi)了(le)得,他(ta)借用諾貝爾(er)經濟學(xue)(xue)獎獲(huo)得者(zhe)赫伯特·西蒙的有(you)限理性理論(lun),將萬達(da)與AMC原有(you)的機(ji)構股東進行對比,分(fen)析出(chu)戰(zhan)略投資人與財務投資人的巨大差異,以及(ji)對AMC產生(sheng)的截然(ran)不(bu)同的影響。首(shou)個萬達(da)案例被納入哈(ha)(ha)佛大學(xue)(xue)案例庫,并(bing)走(zou)進哈(ha)(ha)佛MBA的教(jiao)學(xue)(xue)課(ke)堂,讓(rang)哈(ha)(ha)佛的學(xue)(xue)子們也能(neng)親歷中國(guo)企業與華爾(er)街金融高手過招的精彩場面。
第一(yi)個案(an)例(li)的成功讓施教授非常激動(dong),一(yi)連又寫了兩個萬達(da)案(an)例(li),并表(biao)示爭取每(mei)年為萬達(da)寫1-2個。這也為后來董事(shi)長到哈佛講(jiang)授公開課埋下伏(fu)筆(bi)。
2014年9月,為了對全球性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哈佛大學計劃在中國建立首個哈佛大學全球研究院,并為此積極尋求合作伙伴。作為美國老牌的私立大學,哈佛具有超強的籌資能力,據稱賬面現金數百億美元,按中國話講就是“不差錢”。因此,哈(ha)佛大學在海外合(he)作方面非常謹慎(shen),對合(he)作伙(huo)伴的(de)要求近乎苛刻。萬達作為(wei)國內(nei)民營企業的(de)龍頭,具(ju)有良好(hao)的(de)品(pin)牌形象,加上與(yu)哈(ha)佛的(de)不解之緣,成為(wei)哈(ha)佛首選的(de)合(he)作伙(huo)伴。
說到(dao)哈(ha)佛全(quan)球(qiu)研(yan)(yan)(yan)究(jiu)院,其實最(zui)初選在(zai)巴西,但因為沒(mei)有(you)找到(dao)合(he)適的合(he)作伙伴,加上教授們對中(zhong)國(guo)更(geng)感(gan)興趣,所(suo)以才考慮將首個研(yan)(yan)(yan)究(jiu)院放到(dao)中(zhong)國(guo)。這所(suo)研(yan)(yan)(yan)究(jiu)院并非一個實體院校,是哈(ha)佛大(da)學根據研(yan)(yan)(yan)究(jiu)課題(ti)(ti),將全(quan)球(qiu)最(zui)頂(ding)級專家匯聚到(dao)這里(li),開展跨領域綜合(he)研(yan)(yan)(yan)究(jiu),主要涉及中(zhong)國(guo)和全(quan)球(qiu)共同面對的能(neng)源、環境、可持續發(fa)展等戰略議(yi)題(ti)(ti)。為了爭取到(dao)萬達的支持,哈(ha)佛派(pai)出豪華陣容前來游說。
在中國建立首個哈佛全球研究院的想法得到了董事長的支持,雙方很快就建立起了戰略合作關系,并選定了研究選題——“中國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首個(ge)哈佛全(quan)球研究(jiu)院落(luo)地中國,也開啟了萬達與哈佛的實質性合作。
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萬達與哈佛之(zhi)間的你來我(wo)往,彼(bi)此走得(de)更(geng)近了。2015年3月(yue),福斯特校(xiao)長來華訪問(wen)(wen)期間,特意拜會(hui)(hui)了王健林(lin)董事長。這是兩人首次正式會(hui)(hui)晤。校(xiao)長被董事長對中(zhong)國經(jing)濟的精辟見解所折服,盛(sheng)邀(yao)董事長出任哈佛大(da)學全球(qiu)顧(gu)問(wen)(wen)委員會(hui)(hui)副主席(xi)。這可是顧(gu)問(wen)(wen)委員會(hui)(hui)首位副主席(xi)。
2015年(nian)10月,董事長前往波(bo)士頓,出席(xi)哈(ha)佛(fo)全球顧(gu)問(wen)委員會年(nian)會,并在哈(ha)佛(fo)講授千(qian)人公開課(ke)。時隔(ge)三年(nian),董事長再次來到哈(ha)佛(fo)。
三(san)年(nian)光景(jing),不僅僅見證了萬(wan)達與哈佛的(de)情緣,也見證了萬(wan)達國(guo)際化(hua)的(de)步(bu)伐。萬(wan)達與哈佛的(de)情緣未(wei)完待續,萬(wan)達國(guo)際化(hua)步(bu)伐更將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