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ri),北京(jing)到狼牙山,160公里(li)的路(lu)程(cheng)用了4個(ge)小時。
第一次來到狼牙山區孔山小學時,穿著破舊藍布大褂的王俊鋒校長,正在砌旗桿后面的影壁墻。“我這里并沒什么感人的故事,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山村小學。”他在身(shen)上(shang)抹了抹手上(shang)的泥,緊握著我的手說(shuo)。
“一定得回來啊!”
200名學生、7個代課老師、3排平房、一個土操場,這些就是孔山小學的全部。看完這一切,我只用了2分鐘。“孩子們上音樂課怎么辦?”音樂專業出身的我,不由自主地問起。“只能我偶爾教一教,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在場的學(xue)生都笑了(le),我也笑了(le),但心中(zhong)泛(fan)起(qi)一絲苦澀(se)。
在這個包班制的小學,每名代課老師負責一個班級全部課程,由于缺乏專業老師和教學設施,孩子們幾乎沒有機會學到美術、音樂、計算機這些在城市小學中早已普及的課程。看到有人來參觀,同學們只會怯生生地說“叔叔好,阿姨好”,然(ran)后(hou)默(mo)默(mo)走開。我(wo)想,他們(men)或許(xu)經(jing)歷過(guo)太多走過(guo)場似的幫(bang)扶,也已(yi)經(jing)習(xi)慣了人們(men)看(kan)似熱情的冷漠。
代課老師圍坐在我們身邊,給我們講述20年來發生在孔山小學的故事。她們也好奇地問起萬達,問起董事長。在她們布滿笑容的臉上,看不到對學校的任何不滿,盡管每月只有500多元的工資,盡管隨時有被辭退的可能。“我熱愛教育工作,真希望條件好了,有大學生老師能來。”武老師(shi)(shi)堅定(ding)地說道,即便她(ta)也明(ming)白,如(ru)果大(da)學生特(te)崗(gang)教師(shi)(shi)來了,代課老師(shi)(shi)只能離開。
孔山(shan)小(xiao)學(xue)4公(gong)里外,是另一所(suo)狼(lang)牙(ya)山(shan)地區山(shan)區小(xiao)學(xue)——劉家莊小(xiao)學(xue)。這(zhe)所(suo)只有(you)(you)兩(liang)個班的(de)小(xiao)學(xue)已經習慣了(le)被遺(yi)忘,僅有(you)(you)的(de)兩(liang)個教(jiao)室(shi)甚至沒(mei)有(you)(you)燈和暖氣,入(ru)冬之(zhi)后,陰天的(de)下(xia)午(wu)根本沒(mei)辦法上課。
離開狼牙山的時候,所有的老師和孩子跑出來送我們到村口,“一定得回來啊!”王校(xiao)長對著漸漸遠去的汽(qi)車喊道。
“我要當老師!”
在相繼考察過易縣(xian)、圍場(chang)縣(xian)兩(liang)個(ge)國家(jia)級貧(pin)困地(di)區的十幾所小(xiao)學后(hou),我們(men)決(jue)定捐助狼牙(ya)山地(di)區孔山、劉家(jia)莊兩(liang)所小(xiao)學。
2015年6月1日,文旅院20多名(ming)員工代(dai)表來(lai)到(dao)狼牙(ya)山(shan),為(wei)孩子們帶(dai)來(lai)了(le)(le)兒童(tong)節禮物,同學們也準備了(le)(le)精彩的(de)節目(mu)。盡管表演節目(mu)時,條件簡(jian)(jian)陋、地(di)上塵土(tu)飛揚,但是孩子們的(de)笑容是那么簡(jian)(jian)單(dan)與真實。十幾名(ming)優(you)秀(xiu)學生代(dai)表也來(lai)到(dao)北京,看到(dao)了(le)(le)天安門,參觀了(le)(le)文旅院,與每一位關心他們的(de)萬達(da)叔(shu)叔(shu)阿姨們問好。
2015年(nian)7月(yue),200多名員(yuan)工共計捐贈善款26萬元。經過暑假的施(shi)工,孔山小(xiao)學(xue)有(you)(you)了塑(su)膠操場、水泥(ni)路面、多媒體教室(shi),劉(liu)家莊小(xiao)學(xue)有(you)(you)了電燈、暖(nuan)氣、籃球場。2015年(nian)10月(yue),萬達(da)文(wen)旅院(yuan)孔山希望小(xiao)學(xue)、萬達(da)文(wen)旅院(yuan)劉(liu)家莊希望小(xiao)學(xue)正式落成,未(wei)來文(wen)旅院(yuan)每一名員(yuan)工都(dou)將(jiang)利用(yong)自己的假期來支教。
我(wo)回想起(qi)我(wo)們(men)第(di)一次(ci)到(dao)孔山(shan)(shan)時,王校長帶著泥(ni)水(shui)的(de)笑(xiao)容;我(wo)回想起(qi)得知決定捐助狼牙山(shan)(shan)地區,孩子們(men)開心的(de)吶喊;我(wo)回想起(qi)那(nei)一晚(wan)的(de)暴雨(yu),老(lao)師(shi)們(men)連夜給剛(gang)剛(gang)施工(gong)完的(de)水(shui)泥(ni)路面鋪設防雨(yu)布。我(wo)感嘆著這(zhe)(zhe)7個月(yue)以來(lai)在(zai)身(shen)邊發生(sheng)的(de)劇變。這(zhe)(zhe)也是我(wo)第(di)13次(ci)來(lai)到(dao)孔山(shan)(shan),我(wo)深知,未來(lai)踏上(shang)這(zhe)(zhe)片土地的(de)次(ci)數,遠(yuan)遠(yuan)不止這(zhe)(zhe)么(me)多。作為(wei)一名(ming)萬(wan)達(da)義(yi)工(gong),我(wo)堅信,能做的(de)也遠(yuan)遠(yuan)不止這(zhe)(zhe)些。
王艷成是孔山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文旅院的叔叔阿姨與同學們互動時,提出了時下很流行的問題:“大家的理想是什么?”醫生、科學家、宇航員,王艷成一直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肯說。在孔山小學施工時,王艷成拉著我來到后山,那是孔山孩子們的樂園,他緊緊拽著我,對著大山喊道:“我要當老師!”
這就(jiu)是萬達義工(gong)想要得(de)到(dao)的(de)最簡(jian)單的(de)回報(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