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知禮而行,便求天下大同。這是儒家的為政之道,更是企業管理借鑒的大成。儒家子弟尤為看重個人修養,甚至孔子也認為個人的修為能夠決定他自己事業的最終高度。作為儒學的代表,孔子的一生所探求的就是天下歸仁。如何實現他所說的“仁”,推崇的方法則是克己復禮,以禮服眾。之后幾千年中國以尊儒而繁榮,儒家理念被漢文化所秉承。孔子一生追求人人尊禮,并且教化弟子修行道德品行,因此他的高風亮節被后人世代稱頌。正是如此,孔子將尊“禮”稱為仁政的根基,而“禮”便是我們(men)炎黃子孫所(suo)尊崇的(de)文化品格。
2014年董(dong)事(shi)長推薦書目是《儒家(jia)的(de)理想國——禮(li)(li)記》。作為一(yi)家(jia)擁(yong)有10萬員工的(de)企業(ye),我(wo)們的(de)團(tuan)隊管理追求穩定和執(zhi)行力。只有穩定的(de)團(tuan)隊才能更好地開(kai)展工作。這(zhe)不僅需要(yao)依靠嚴格的(de)制度(du)約束,更要(yao)做到人(ren)人(ren)由心(xin)中信(xin)服(fu)實現身心(xin)合一(yi)。這(zhe)就(jiu)需要(yao)精神層面的(de)引導,通過企業(ye)文(wen)化(hua)開(kai)展中國傳統文(wen)化(hua)的(de)學(xue)(xue)(xue)習,尤其是學(xue)(xue)(xue)習《禮(li)(li)記》的(de)核心(xin)價(jia)值,幫(bang)助(zhu)我(wo)們學(xue)(xue)(xue)習知禮(li)(li)而行,做到言行合一(yi),有禮(li)(li)有節,從而推動企業(ye)的(de)發展。
敞開心扉,用接納和領悟的心來閱讀“禮記”。學習不怕不知,就怕半知。正如孔子立身推崇的“復禮”,很多人狹隘地認為孔子推崇的是周禮,古人的禮早已不合時宜,這就是半知。孔子把這樣的思想稱為僵化。學禮,學的就是禮對個人品行的影響,這不僅包括道德、品德,更是通過學禮通曉做人的原則、立身行事的人格修養。這樣的禮才是對眾人皆可用,實在且更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學會對“禮”賦予更深層次的理解,放下我們的一知半解,而用審慎的態度去認真領悟,當眾人皆懂的時候,“禮”文化便會深入人心。
讀書學禮,知道更要做到,做一名有禮有節的萬達人。“禮”文化的核心精要是注重個人對禮的領悟和修為。克己就是學會如何約束自我,嚴于律己,才能服眾。一旦大家都能注重自身修為,那么工作上必然會主動開展,而生活中也將是被大家認可的儒雅君子。身邊都是君子,那么企業的氛圍自然就會清潔舒暢。其次,要每個人都做到以禮待人。工作行事核心講究的就是“禮”字。同事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從小到著裝一言一行,大到會議言談舉止,規范有序、從容不迫,每個人臉上洋溢的微笑都是那么自然而親切。這樣的“禮”集天(tian)下禮儀之大成,且(qie)能彰顯每(mei)個人獨特的(de)魅力,如(ru)此便是我們令人艷羨的(de)文化獨到(dao)所(suo)在。
禮(li)由心生(sheng),無形而來(lai),卻(que)讓(rang)天下人(ren)熟識(shi)。能夠在企(qi)業里弘(hong)揚中國傳統文化,發自內心地彰顯社會(hui)責任,而員(yuan)工人(ren)人(ren)皆(jie)能成為(wei)好學、力行、知恥的(de)(de)(de)君子,那么(me)這樣的(de)(de)(de)企(qi)業便可(ke)真的(de)(de)(de)做(zuo)到知行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