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莎拉·布萊曼一襲白衣和劉歡站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藍色地球”上對唱《我和你》時,不(bu)少人開(kai)始打聽,這顆美麗的(de)星球出自哪位心(xin)思細膩的(de)設計師之手。馬克·菲舍爾,他是北京奧(ao)運會(hui)開(kai)閉(bi)幕(mu)式(shi)外方(fang)舞美總設計師,也是四年后倫敦奧(ao)運會(hui)、殘奧(ao)會(hui)開(kai)閉(bi)幕(mu)式(shi)的(de)舞美藝術總監。
菲舍爾涉足(zu)舞臺(tai)美術(shu)領域(yu)幾十年,在大型演(yan)唱會、拉斯維加(jia)斯劇場演(yan)出(chu)以(yi)及眾(zhong)多世界聞名的大型演(yan)出(chu)活動中,以(yi)其眾(zhong)多新、奇、特(te)的設計和對(dui)新技(ji)術(shu)的完美演(yan)繹(yi),在演(yan)藝設計領域(yu)獨領風騷,無人能與之比肩。
令人痛(tong)心(xin)的是,2013年6月(yue)25日(ri),這位藝術家(jia)在倫敦(dun)漢普斯特德逝世,終(zhong)年66歲。
菲舍爾1947年4月20日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一個教師家庭。在約克郡帕克林頓學校念了中學后,菲舍爾1965年進了英國AA建筑學院念設計,但他對傳統的建筑設計教學并不感冒,反倒對“充氣物品”產(chan)生(sheng)了(le)興趣,由此(ci)進行過多次充氣模型的設計(ji)。1971年,菲舍爾大學畢業,沒有選(xuan)擇常規的設計(ji)之路,而是開始為搖滾音樂劇做布景設計(ji)。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菲舍爾為平克·弗洛伊德制作了絕大部分的革命性作品。作為搖滾演出布景設計的領軍人物,他在很長時間內,可以說是現代搖滾演唱會的同義詞。他的設計顛覆了以往搖滾舞臺設計的基本概念,其創造的“概念演出”直接從視覺上反映了演唱會(hui)的音(yin)樂內(nei)涵。
菲舍爾的設計才華并不局限于搖滾演唱會,他也為大型巡演劇目擔任舞美設計。加拿大太陽馬戲團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演出劇目《KA》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另外,U2樂隊的“Pop·Mart”巡回演唱會、滾石樂隊的“通向巴比倫之橋”巡回演唱會亦是他的得意之作。但菲舍爾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顯然不止這些,蒂娜·特納的“私人舞者”演唱會(1985年)、喬治·邁克爾的“信仰”演唱會(1988年),以及近期開展的“邁克爾·杰克遜不朽傳奇世界巡演”、Lady·Gaga 的“The·Born·This·Way·Ball”演唱會、麥當娜的“MDNA”演唱會均是(shi)讓菲(fei)舍爾(er)聲(sheng)名大噪的作品,而(er)菲(fei)舍爾(er)也總能用最簡單的手法(fa)做出(chu)非同凡響(xiang)的演出(chu)效(xiao)果。
在不少世界級的慶典演出上,菲舍爾功勛卓著。2000年,菲舍爾因在英國“千禧年慶典”上的貢獻獲頒大英帝國勛章,兩年后又因英女王登基50周年“金禧慶典”被授予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勛章。去年,菲舍爾還在白金漢宮為紀念英女王登基60周年做了“鉆石慶典”演出的設計。
在朋友看來,馬克是一個極認真嚴謹的人。他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茍,對每一個技術環節,每個細小的數據,都要認真核對,絕不馬虎,對每個實施步驟都會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對每一個創意的技術實施細節他都會認真地推敲和斟酌。對一些感興趣的提議,他一定要親眼看到或徹底了解才能罷手。在藝術創意過程中,他像一團隨時爆發的火種,是一個“一點就著”的(de)人,激動(dong)起來手舞足蹈(dao),你(ni)幾乎忘掉他的(de)年(nian)齡。他聲名卓著(zhu),但非(fei)常(chang)隨和低調,從不(bu)招(zhao)搖過(guo)市(shi),從不(bu)刻意炒作(zuo),只以自己不(bu)斷出人意料又令世界瞠目驚嘆的(de)作(zuo)品留下了深(shen)遠(yuan)的(de)影響。
世界上有很多(duo)人(ren)在(zai)不同的(de)領域成為(wei)杰出(chu)的(de)精英,他們或以超人(ren)的(de)睿智出(chu)人(ren)意料,或以獨(du)到超前的(de)方式引領潮流,但集人(ren)品、才藝、睿智和獨(du)特(te)于一(yi)身(shen)者并(bing)不多(duo)見(jian),而馬(ma)克(ke)·菲(fei)舍爾無(wu)疑是其中的(de)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