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來到萬達,如果不是董事長每年推薦一本好書,我恐怕很難有機會去讀一讀這本被譽為“儒家理想國”的《禮記》。
初讀(du)《禮記》,其(qi)中細小的故事、拘(ju)泥的禮儀、死板的成規、過時的觀點等等,都(dou)讓我(wo)無法深入體會(hui)這其(qi)中博(bo)大精深的大智大慧。
直到在集團人力半年總結會上,我的領導對我工作的一句建議,讓我對這本書的學習和自己的工作思考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這個時候,我正讀到《禮記》第三章“品德的修養”《大學》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有所得。”是啊,慮而后有所得!領導送我的那句話是“謀定而后動”。
謀定而后動,還有個下句,叫做“知止而有得”。全句意思是,謀劃準確周到而后行動,知道在合適的時機收手,會有收獲。《大學》篇中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正是這個意思。曠世君主漢武大帝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來謀劃對匈奴的戰爭,正是他深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核心(xin)的(de)(de)道理和正確的(de)(de)順序,才(cai)能夠上攻伐謀,未戰而勝,取得天下的(de)(de)大一統!
既然“謀定而后動”這么重要,那如(ru)何去(qu)謀?又如(ru)何去(qu)動?我的感受有三(san):
第(di)一(yi),謀定而后(hou)動,就要(yao)在做事之(zhi)前,把事情的基本(ben)原理弄明(ming)白(bai)。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連明德天下這樣的大事,起源竟是“格物致知”,那么,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就更要“看明白,想清楚”后再去做,避免輕舉妄動。就像集團人力的招聘團隊在日常招聘中,一定是遵循“天龍八步”的基本思路,把工作謀劃清楚,再去有的放(fang)矢,必然(ran)一瀉千里(li),馬到成功。
第二,謀定而后動,就要在做事過程中“上貫下聯”。
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men)的集團(tuan)已(yi)經是(shi)一個(ge)(ge)(ge)千億級(ji)規(gui)模、十萬級(ji)員工的超級(ji)企業,這其(qi)中每一個(ge)(ge)(ge)細(xi)小的環節(jie)看似獨立,實(shi)(shi)則(ze)步步相(xiang)連。就(jiu)像上個(ge)(ge)(ge)月我們(men)對一個(ge)(ge)(ge)營銷(xiao)副總進行崗位(wei)調(diao)換(huan),看似一人調(diao)整,實(shi)(shi)則(ze)牽動(dong)八方,最終的崗位(wei)變動(dong)涉及7人,協調(diao)環節(jie)23個(ge)(ge)(ge)。
第三,謀定(ding)而后動,就(jiu)要謀定(ding)之后快動。
這個“快”字,《禮記》中并沒有講到。但既然是在萬達集團讀董事長推薦的書,我不由得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執行力”。如果我們把“謀定而后動”,理解成“謀定而慢動”,或“因謀而緩動”,那恰恰違背了我們(men)的企業文化,違背了我們(men)讀書啟示的初衷。
親愛的各位領(ling)導和同事(shi),物格而后(hou)知(zhi)至(zhi),知(zhi)至(zhi)而后(hou)意誠,意誠而后(hou)心正(zheng),心正(zheng)而后(hou)身(shen)(shen)修,身(shen)(shen)修而后(hou)家齊(qi),家齊(qi)而后(hou)國治,國治而后(hou)天下平(ping)。把(ba)(ba)握事(shi)物的基本規律,從提高自身(shen)(shen)素質和修養(yang)做(zuo)(zuo)起(qi),愉快接受工作,謀(mou)定而后(hou)動(dong),謀(mou)定而快動(dong)。把(ba)(ba)這種(zhong)謀(mou),把(ba)(ba)這種(zhong)快,融(rong)入到為萬達工作的每一件事(shi)上,把(ba)(ba)每一件小(xiao)事(shi)都做(zuo)(zuo)成功,讓成功成為一種(zhong)習慣(guan),那(nei)我們想(xiang)不(bu)成功都難(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