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萬(wan)達小(xiao)鎮的(de)開(kai)業,為龍晟的(de)攝(she)影工作室帶來了更多客源。不少游(you)客在萬(wan)達小(xiao)鎮游(you)玩,會帶著對苗族服飾的(de)好奇(qi)和喜愛,找她們拍攝(she)寫(xie)真。
苗(miao)繡魚尾禮服(fu)、苗(miao)繡旗(qi)袍(pao)、大蓬裙(qun)苗(miao)繡喜服(fu)、夸(kua)張的(de)(de)(de)苗(miao)銀花帽(mao)……貴州省黔東(dong)南州丹寨縣(xian)8個(ge)苗(miao)族分(fen)支的(de)(de)(de)民族服(fu)飾(shi),被侗族姑娘龍晟、苗(miao)族姑娘李(li)海燕(yan)和她們的(de)(de)(de)小(xiao)伙伴融入了時尚的(de)(de)(de)現(xian)代(dai)元素,再配上丹寨萬(wan)達(da)小(xiao)鎮周邊(bian)的(de)(de)(de)青山(shan)綠水、青青禾苗(miao),她們的(de)(de)(de)相機留下了游客們詩(shi)一般的(de)(de)(de)笑容。
千睦映畫,是丹寨萬達小鎮上頗具特色的攝影工作室。創始人之一龍晟告訴記者,工作室創辦6年有余,如今終于找到了時尚民族風這條路,并且在萬達小鎮獲得更多游客青睞。“根本忙不過來。7月份的訂單已經排滿,只能預約8月的了。”
52歲的游客文菊蘭和21歲的女兒程婕,都在店里拍了苗族服飾的寫真。“又傳統,又時尚,我很想帶我的大學同學來這里感受一下。”程婕說。
2011年,因為想補貼家用,龍晟和朋友一起創辦了攝影工作室。剛開始的幾年,工作室舉步維艱。“最難的時候,連1700元的房租都交不起,兩個員工3000元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因為缺乏特色,吸引不了顧客。”龍晟說。
2015年(nian),一(yi)個外(wai)地游(you)客偶然(ran)向她(ta)打聽,能不(bu)能拍(pai)一(yi)組既原(yuan)生態(tai)、又有個性的苗(miao)族服飾(shi)寫(xie)真,這忽然(ran)給(gei)(gei)了龍(long)晟靈(ling)感。制作苗(miao)族服飾(shi)20多年(nian)的嫂子,也給(gei)(gei)了她(ta)很多的啟發。
她決定,自己動手改良傳(chuan)統少數民族服(fu)飾(shi)。丹寨縣有8個(ge)苗(miao)族分支,每個(ge)分支的(de)服(fu)飾(shi)各不相同,各有千(qian)秋。龍(long)晟和朋友一起,把這(zhe)些傳(chuan)統的(de)民族元(yuan)素和時尚的(de)現(xian)代元(yuan)素進行混搭(da),竟然(ran)大放(fang)異彩。
最受游客歡迎的是一套苗繡魚尾禮服,這是她和店里的小伙伴一針一線做出來的,5個人花了4天時間。“我們的服裝都是自己手工縫制,萬能的淘寶上也買不到。”
龍晟和她的團隊癡迷于當地少數民族服飾的改良,不斷進行設計和更新,并且親手制作。“自己可以打扮得不潮,但思想一定要潮。”龍晟說。
丹寨萬達小鎮的開業,為龍晟的攝影工作室帶來了更多客源。不少游客在萬達小鎮游玩,會帶著對苗族服飾的好奇和喜愛,找她們拍攝寫真。“有一位河北的阿姨,回家之后又帶了4個朋友,千里迢迢專程過來拍照。”
下(xia)一步(bu),她們打算將濃烈的(de)(de)苗族風和淡雅的(de)(de)中國風結合起來,把丹(dan)寨當(dang)地的(de)(de)蠟染(ran)、造(zao)紙(zhi)、鳥籠等文化元素融進來,進行更多的(de)(de)創新。
龍晟希望萬達小鎮蒸蒸日上,“讓更多的人在這里愛上我們時尚的少數民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