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上夢想到躍然現實,從呱呱墜地到悄然滿月,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丹寨萬達小鎮,在國家級貧困縣丹寨——以“蝴蝶媽媽”為圖騰的苗嶺,掀起了扶貧攻堅、脫貧致富的“蝴蝶效應”。
歡快絢麗的苗(miao)族錦雞舞、風情萬(wan)種的苗(miao)家(jia)美人靠、趣味十足的蠟染制作(zuo)體(ti)驗;WiFi全覆(fu)蓋、共享單(dan)車隨地騎行、慧(hui)云技(ji)術全面應用、萬(wan)達影城新片同步(bu)……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文明在貴州苗(miao)嶺深處(chu)的青山(shan)綠(lv)水間交相輝(hui)映。
這個夏天,萬達集團包縣(xian)(xian)幫(bang)扶興建(jian)的丹(dan)寨萬達小鎮笑迎八(ba)方賓客。自7月(yue)3日(ri)到8月(yue)3日(ri),開業首月(yue),小鎮累計接待游(you)客約80萬人次,其中外地游(you)客占75%;帶動約1.6萬貧困人口增(zeng)收,占全縣(xian)(xian)貧困人口總數(shu)的52.7%。
小鎮變美
游客村民齊稱贊
從貴州省(sheng)會(hui)貴陽市出(chu)發,乘坐高(gao)鐵(tie),再經高(gao)速公路(lu),一個多小時后,便來到了黔東南苗族(zu)侗族(zu)自(zi)治州丹寨(zhai)縣(xian)東湖之(zhi)畔的(de)萬達小鎮(zhen)。7月的(de)小鎮(zhen),依山(shan)傍水,云海茫(mang)茫(mang),是(shi)炎炎夏日中(zhong)一個清涼之(zhi)地。
在這(zhe)個占地400畝的小鎮里,不僅可(ke)以(yi)看到(dao)打(da)破世界吉(ji)尼(ni)斯(si)紀(ji)錄、直徑26.08米的大水車,欣賞到(dao)民(min)(min)族風情濃(nong)郁的錦(jin)雞舞和斗(dou)牛表演,還可(ke)以(yi)親身體驗古法造紙、蠟染、鳥(niao)籠制作,感受源(yuan)遠流長(chang)的非遺民(min)(min)族文(wen)化。
小鎮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這里又古老又現代,在貴州大山里遇到這樣的小鎮真是意外的收獲,很是驚奇。”湖南游客李建明說。
而一年多以前,在當地群眾眼中,這里還是一片只有小水塘和小山坡的“荒地”。
2014年,萬達集團選定丹寨進行包縣幫扶,開創了“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扶貧新模式,即出資 3 億元捐建萬達職業技術學院、出資7億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鎮、建立5 億元的丹寨扶貧專項基金 ,通過“教育、產業、基金”這種長、中(zhong)、短(duan)期兼顧(gu)的方式,探索出精準扶(fu)貧(pin)的全新模式。
2016年(nian)5月20日,投資7億(yi)元的(de)萬達小(xiao)鎮破土(tu)動工。2017年(nian)7月3日,小(xiao)鎮在山溝(gou)(gou)溝(gou)(gou)里破繭成蝶(die)。
丹寨(zhai)縣萬達辦(ban)副(fu)主(zhu)任余(yu)世和(he)認為,萬達小鎮的興建,首先是對丹寨(zhai)城市建設的提升,有力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完善(shan),提高了當地群眾(zhong)的生活品(pin)質(zhi),豐富了當地群眾(zhong)的文化生活。
“晚飯之后,我們全家都愛來小鎮逛一逛。”62歲的丹寨居民張世芳說(shuo)。萬達小(xiao)鎮緊鄰縣城,開業后成為當地(di)群(qun)眾休閑放松的好去(qu)處(chu)。
23歲的侗族青年吳華東剛從上海的大學畢業,他為家鄉的發展感到振奮,決定回家工作。“萬達小鎮設施齊備,交通也方便,干凈整潔,從硬件條件上說和大城市沒什么區別。”吳華東說。
“在貴州工作生活了47年,從來沒想過,這里會建起一個這么漂亮的小鎮。”72歲的上海老阿姨劉徐慶感嘆。1970年,她從上海來到貴州黔東南州工作,并在此定居,見證了當地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從什么都沒有到今天的模樣,丹寨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她說。
脫貧加速
家門口就能有班上
萬(wan)達小鎮的(de)姊妹街上,歐報浪蠟(la)(la)染體驗館的(de)門頭并不大(da),一樓出售(shou)手工(gong)制作(zuo)的(de)蠟(la)(la)染工(gong)藝品,上到二樓卻別有洞天,可(ke)以容納六七十人現(xian)場體驗蠟(la)(la)畫制作(zuo)。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42歲的苗族婦女楊而報浪,是這家體驗館的老板。“體驗一次40元,一個小時左右,接一個旅行團就能有一兩千元的收入。”楊(yang)而報浪(lang)簡單(dan)算了一筆賬。
借助萬達小鎮這個窗口,她興辦的蠟染廠有了更多訂單,聘請了8位當地的染娘、繡娘,并承接了丹寨縣婦聯主辦的“錦繡計劃”蠟(la)染培(pei)訓班,50名周邊村寨(zhai)的婦(fu)女經過(guo)培(pei)訓后(hou)都可(ke)以靠制作蠟(la)染工(gong)藝(yi)品(pin)增加收(shou)入(ru)了。
丹(dan)寨(zhai)縣(xian)(xian)縣(xian)(xian)長徐劉蔚說(shuo),丹(dan)寨(zhai)長期(qi)交通阻塞,貧(pin)困(kun)面廣,貧(pin)困(kun)人口占(zhan)比高(gao)。全縣(xian)(xian)114個(ge)村居中有(you)89個(ge)是貧(pin)困(kun)村。萬達(da)小鎮開業后(hou),為當地人創造了更多的(de)創業機(ji)會(hui),提供了2000余個(ge)就業崗位(wei)。
“阿濃苗寨”酒樓(lou)的總經理唐(tang)建軍告訴記者,小鎮開(kai)業(ye)半個月,他(ta)(ta)們已接待了(le)20多個旅(lv)行團。為(wei)保證服務,他(ta)(ta)們在(zai)本地聘用了(le)30多名員(yuan)(yuan)工(gong),包(bao)括迎賓員(yuan)(yuan)、服務員(yuan)(yuan)等,月薪均(jun)在(zai)2000元以上(shang)。萬(wan)達自營的萬(wan)達錦華酒店有(you)本地員(yuan)(yuan)工(gong)70余人,占全部員(yuan)(yuan)工(gong)的80%以上(shang),平均(jun)工(gong)資(zi)也超2000元,高于當(dang)地平均(jun)工(gong)資(zi)水平。
清潔工蒙開昌很敬業,正午的烈日下,仍開著電動清潔車四處清掃。23歲的他初中畢業后便前往廣東打工,如今在家門口找到工作讓他欣慰不已,“可以安心留在老家照顧老婆和孩子了”。
形成產銷鏈
讓更多貧(pin)困戶實(shi)現增收脫(tuo)貧(pin)
丹寨萬達小鎮開(kai)業(ye)(ye)后,圍(wei)繞小鎮的業(ye)(ye)態,直接帶動(dong)丹寨縣(xian)75個(ge)產(chan)業(ye)(ye)基(ji)地、161個(ge)村合(he)作社(she)發展壯(zhuang)大,拉動(dong)餐飲、住宿(su)、民(min)族手工藝、旅游、農(nong)業(ye)(ye)等20個(ge)以上產(chan)業(ye)(ye)發展。
據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介紹,目前根據業態形成的“小鎮+商鋪+合作社+貧困戶”的(de)全新扶貧(pin)模式(shi),搭建起(qi)完(wan)整的(de)產(chan)銷鏈條和利益鏈條,讓更多的(de)貧(pin)困戶在產(chan)業(ye)鏈條上實現(xian)增(zeng)收脫(tuo)貧(pin)。
如今(jin),小鎮成(cheng)為(wei)全縣(xian)村(cun)級(ji)合(he)作社(she)的集聚地(di)和最大的展(zhan)銷平(ping)臺。據縣(xian)委(wei)書記袁(yuan)尚勇介紹,小鎮有66家特(te)色手工(gong)藝品商(shang)鋪的商(shang)品來自75個村(cun)級(ji)合(he)作社(she);苗(miao)醫、苗(miao)藥和地(di)方農副(fu)土(tu)特(te)產品的展(zhan)銷平(ping)臺,帶動當地(di)30多個農村(cun)合(he)作社(she)的生(sheng)產發展(zhan)。
此外,以小鎮為圓(yuan)心,輻射周邊(bian)村寨發展旅游。不少在小鎮接(jie)觸了造紙、蠟染的游客,還專程前往周邊(bian)的石橋村、卡(ka)拉村等非遺文(wen)化發源地深度(du)探(tan)訪。小鎮對周邊(bian)景區景點、旅游村寨的輻射帶(dai)動,為貧困(kun)戶拓寬了新的增收渠(qu)道。
丹(dan)(dan)寨縣委書記(ji)袁(yuan)尚勇說,萬達小(xiao)鎮的(de)興建開業(ye)帶動(dong)了(le)當地一(yi)、二、三產業(ye)的(de)共同發展,農(nong)業(ye)、加(jia)工業(ye)、旅游業(ye)、運輸業(ye)、文化產業(ye)等均得到提(ti)升,間接(jie)帶動(dong)貧(pin)困戶上萬人,也為政府增加(jia)了(le)稅收,帶來的(de)經濟效益十(shi)分可觀,加(jia)快了(le)丹(dan)(dan)寨脫貧(pin)步伐(fa)。
傳承創新
走出大山望世界
楊而報浪在(zai)萬達小鎮實現了自己(ji)的創(chuang)業(ye)夢,也(ye)讓身邊的姐(jie)妹們(men)增(zeng)加了收入。但更(geng)(geng)讓她開心的是,有(you)(you)更(geng)(geng)多(duo)(duo)的人(ren)了解和喜愛(ai)蠟(la)染(ran),也(ye)有(you)(you)更(geng)(geng)多(duo)(duo)人(ren)愿意跟她學習蠟(la)染(ran)技藝了。
丹寨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是名副其實的“非遺之鄉”。為突出這些文化(hua)元素,萬達小鎮(zhen)引(yin)進了古法造紙、錦雞舞(wu)、芒(mang)筒蘆笙祭(ji)祀樂(le)等7個國(guo)家級(ji)非物(wu)質文化(hua)遺產項目和(he)17個省(sheng)級(ji)非物(wu)質文化(hua)遺產項目。
“這些傳統文化面臨傳承和發展的困境,對于那些不了解當地傳統民族文化的人來說,可能會有距離感。”丹寨萬達小鎮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尚瑞飛說,“我們努力地增加它們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希望能幫助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萬達小鎮古法造紙小院“紙會唱歌”的老板、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潘玉華希望通過萬達小鎮這個平臺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先做出良好的形象展示,再將游客吸引到非遺文化的發源地去,“那時整個石橋村的人都忙不贏,就不用愁怎么去傳承了”。
萬達還(huan)請(qing)來數位歷(li)史(shi)學(xue)專家,研究修建了(le)(le)首個以苗(miao)族(zu)祖先蚩尤為主題的(de)文(wen)化館,用聲光電(dian)(dian)的(de)現(xian)代方式(shi)盡量還(huan)原一個真實的(de)蚩尤,讓(rang)游(you)(you)客在游(you)(you)戲中了(le)(le)解苗(miao)族(zu)的(de)歷(li)史(shi)和(he)文(wen)化。例如(ru),使用3D人臉識別技術(shu)開(kai)發(fa)的(de)苗(miao)族(zu)武(wu)術(shu)尤公拳游(you)(you)戲、苗(miao)族(zu)圖騰電(dian)(dian)子拼(pin)圖游(you)(you)戲等,吸引了(le)(le)很多游(you)(you)客親身(shen)體(ti)驗。
同時,萬達用心打造了許多文化創意項目。布滿鮮花的最美民政局,可以讓游客在游覽中興之所至,還可以“領證結婚”;鳥籠主題郵局,可以讓游客打印出自己拍攝的小鎮照片,作為明信片寄給遠方的朋友;每個非遺文化小院,都能找到萬達推薦的“最佳拍攝點”……
萬達上下(xia)(xia)用精(jing)益求精(jing)、快速高效(xiao)的(de)現(xian)代商業(ye)理念,呵護著美(mei)麗的(de)小(xiao)鎮。下(xia)(xia)一步(bu),萬達將進一步(bu)升級打(da)造小(xiao)鎮東湖十景、丹寨(zhai)十景等,讓(rang)小(xiao)鎮有更(geng)多(duo)的(de)美(mei)景和文化,吸引游客,留住(zhu)游客。
袁(yuan)尚勇認為(wei),萬達精(jing)神對丹寨發展(zhan)起到(dao)了引領和倒(dao)逼的(de)(de)作(zuo)用,不僅提升(sheng)了干部的(de)(de)精(jing)氣神,營造了干事創業的(de)(de)氛圍,也增強了當(dang)地(di)群眾自我發展(zhan)的(de)(de)信心(xin)和脫貧致富(fu)的(de)(de)能(neng)力。隨(sui)著游(you)客的(de)(de)增多,當(dang)地(di)的(de)(de)城市形象、精(jing)神面貌、文明程度也會(hui)自然而然地(di)改變,
從紙上夢想到躍然現實,從呱呱墜地到悄然滿月,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萬達小鎮,在國家級貧困縣丹寨——以“蝴蝶媽媽”為圖騰的苗嶺,掀起了扶貧攻堅、脫貧致富的“蝴蝶效應”。
“通過萬達的平臺和影響力,丹寨的知名度、美譽度將得到提升,丹寨將帶著自信走出大山,走向全國,甚至走向全世界。”袁尚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