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萬萬牽手謀千億級合作
5月14日,商業地產龍頭萬達與住宅地產龍頭萬科在京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計劃在國內外項目開展深度合作。兩個“巨無霸”相遇,會(hui)激起怎樣(yang)的火花(hua)?
王健林董事長說:“我們雙方的合作絕不能僅僅理解為合作拿地,你做商業我做住宅,未來雙方的合作可能涉及千億資產。”他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供需平衡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新階段,房地產企業發展需要新思維、新模式。雙方的合作并非是“抱團取暖”,而(er)是雙方在轉型上(shang)的不(bu)謀而(er)合(he),萬達(da)從(cong)2014年開始力推輕資產模(mo)式(shi),把企業利潤轉到服務業,萬科(ke)也在尋求轉型,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磨合(he)達(da)成一致。
《每日經濟新聞》 兩萬合作空間廣闊
萬科和萬達看似交集甚少,實際雙方在輕資產轉型、金融創新、社區服務運營、“互聯網+”等多方面有共同(tong)需求(qiu),這也(ye)留下(xia)了諸多業務板塊合作的可能(neng)。兩(liang)家上(shang)(shang)市(shi)公司在一個大的戰略(lve)眼光下(xia),共同(tong)借力(li),能(neng)更(geng)(geng)多產生無形資產的價值,也(ye)更(geng)(geng)能(neng)得(de)到資本市(shi)場認(ren)同(tong),在融資能(neng)力(li)上(shang)(shang)更(geng)(geng)具備綜(zong)合優勢。
《京華時報》 行業模式走向競合
萬萬合作將帶來一系列直接利好:更強的議價能力、更低的融資成本、更鞏固的市場地位等。在寡頭誕生的年代,“萬萬合作”無疑會對其他房企帶來震撼性的沖擊。“我們雙方的合作,開啟了行業嶄新的模式”,萬達集(ji)團董(dong)事長王健林(lin)說,在今后中國的房地產行(xing)業里不但(dan)有競爭,更多的是合(he)作,從競爭走向(xiang)競合(he),可(ke)能是這個行(xing)業的一個方向(xiang)。
《21世紀經濟報道》 攜手意在共同瘦身
雙方攜手,意在共同“瘦身”:從重資產(chan)的開發公司轉(zhuan)變為輕資產(chan)的服務(wu)型企(qi)業。萬科(ke)住宅植入(ru)萬達綜合體(ti);萬達實現更(geng)(geng)大邊(bian)際(ji)效應(ying)的輕資產(chan)化,到2020年萬達廣場要新開400個(ge)。為此,兩家公司均(jun)走上了(le)包括(kuo)REITs在內的金(jin)融化之路(lu)。這,也(ye)是中國數萬億(yi)房地產(chan)資產(chan)證(zheng)券化的應(ying)有之義:讓沉淀于眾多商用物業資產(chan)的資金(jin)得(de)以盤活,讓更(geng)(geng)多投資者能夠(gou)分享房地產(chan)的穩定收益。
《金融時報》 地產泡沫終結后的轉型
這是(shi)中(zhong)國(guo)房(fang)地產業適應地產泡(pao)沫終(zhong)結的最(zui)新(xin)表象(xiang)。隨著(zhu)持續多年的中(zhong)國(guo)房(fang)地產市場(chang)繁(fan)榮(rong)走向(xiang)終(zhong)結,開發(fa)商已(yi)開始從簡(jian)單的修建和出售物業,向(xiang)基(ji)于出租收(shou)入(ru)和物業管理服(fu)務(wu)收(shou)入(ru)的商業模(mo)式(shi)轉型。兩(liang)大龍頭在主業上(shang)并(bing)無較多競(jing)爭,此次強(qiang)強(qiang)聯手將實(shi)現優(you)勢互補(bu),開創合(he)作共贏新(xin)局面。
【新聞事件】 印度向萬達伸來橄欖枝
5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海舉辦“25人中國企業家圓桌會”,包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內的25名中國工業商界領袖受邀參加。5月18日,王健林董事長在集團總部會見了印度駐華大使康特一行。三天之內,王健林董事長連續與兩位印度政要會面,留給外界極大的想象空間。那么,如今的印度到底是否值得“探險”一番呢?
《南方都市報》 莫迪邀王健林訪印
上海是莫迪中國之行聚焦經貿和投資合作的重要一站。王健林發言時表示,愿在中國政府倡導的“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盡快實現對印大宗投資。會后,莫迪總理單獨與王健林董事長會談,表示歡迎萬達赴印投資,并邀請董事長盡快訪問印度,“希望王先生是我此次訪華后,中國企業家訪印第一人。”
《第一財經日報》 印度現在最缺錢
在莫迪大力提倡“印度制造”的(de)當下,印(yin)(yin)度(du)要發(fa)展(zhan)基(ji)建(jian),首先是解決錢從哪兒來(lai)的(de)問題。未(wei)來(lai)10年(nian)(nian),印(yin)(yin)度(du)基(ji)建(jian)存在(zai)近1萬億美元的(de)龐大融資缺口。莫迪此(ci)行(xing)目的(de)就是為印(yin)(yin)度(du)國內的(de)基(ji)建(jian)和制造業(ye)尋找銀行(xing)等(deng)(deng)合適(shi)的(de)中國伙伴(ban)。莫迪在(zai)演講中提(ti)到,到2020年(nian)(nian),印(yin)(yin)度(du)將(jiang)建(jian)立(li)15個(ge)大型(xing)工廠,為智慧(hui)城(cheng)市建(jian)設(she)(she)(she)服(fu)務。同(tong)時,設(she)(she)(she)立(li)印(yin)(yin)度(du)基(ji)礎設(she)(she)(she)施(shi)建(jian)設(she)(she)(she)投(tou)資基(ji)金,著(zhu)重發(fa)展(zhan)鐵路(lu)、公(gong)路(lu)等(deng)(deng)基(ji)礎設(she)(she)(she)施(shi)建(jian)設(she)(she)(she),將(jiang)推(tui)出具有(you)激勵性的(de)稅收(shou)體系(xi)。在(zai)工業(ye)、基(ji)礎設(she)(she)(she)施(shi)建(jian)設(she)(she)(she)等(deng)(deng)方面簡化(hua)審批流程(cheng),提(ti)供一站式(shi)服(fu)務平臺,未(wei)來(lai)5年(nian)(nian),印(yin)(yin)度(du)將(jiang)進一步改善對(dui)外投(tou)資政策(ce)。
印度素描:房價比中國還貴
中國和印度分別是世界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國。印度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2014年,中印雙邊貿易超過700億美元,但專家認為,與兩國龐大的人口和經濟總量相比,這個數“相當不起眼”。
2005年后,印度允許外資投資房地產,導致房價大漲。2012年統計,印度房價指數10年內漲幅達284%,熱點地區漲了4至10倍。在孟買,一套300平米的房子在1975年約為10萬元人民幣,但2012年已達人民幣6000萬元。印度70%的土地屬于私人所有,占30%的政府土地和產權不明的土地很多都被失地進城農民占據,“拆不得”的貧民窟占(zhan)據了城市(shi)空間,讓新房(fang)供應愈(yu)發困難。
占30%的政府土地和產權不明的土地很多都被失地進城農民占據,“拆不得”的貧民窟(ku)占(zhan)據了城市空(kong)間(jian),讓新房供(gong)應愈發(fa)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