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國家對(dui)外(wai)形象的展(zhan)示,除了具有(you)民族特色的文化(hua)活動之外(wai),更(geng)(geng)需(xu)要一些擁有(you)更(geng)(geng)高辨識(shi)度(du)與更(geng)(geng)強(qiang)號召力的載體。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或(huo)許不(bu)失為(wei)很好的選擇。
近年來,哈佛(fo)、牛(niu)津、劍橋,越(yue)來越(yue)多的(de)國(guo)際知名學府出現(xian)中國(guo)企業家(jia)的(de)身影;王健林(lin)等越(yue)來越(yue)多的(de)中國(guo)企業家(jia)得到世(shi)界的(de)認同(tong),并通過各種方式向世(shi)界介紹中國(guo)的(de)管理經(jing)驗(yan)。
其實,世界那么大,中國一直都想去看看。從一開始的煤炭、稀土出口,到“一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從全世界的代工工廠,到超級推銷員李克強總理帶著高鐵走向全球。中國的“走出去”經歷了由原材(cai)料,向中低(di)端產品,再向高端設備的轉變(bian)。
一個國家對外形象的(de)(de)展示,除了具有(you)民族(zu)特色的(de)(de)文化(hua)活動之外,更(geng)需要一些擁有(you)更(geng)高(gao)辨識度與更(geng)強號召力(li)的(de)(de)載體。優秀的(de)(de)民營企業家,或許不(bu)失為很(hen)好的(de)(de)選擇。
首先,與政府背景的企業、機構、學者(zhe)相比,民(min)營企業家們(men)兼具民(min)族共性(xing)與個人(ren)特性(xing),他(ta)們(men)可(ke)以(yi)用更靈活的方式(shi),在(zai)當地游戲規則(ze)之下(xia),展(zhan)現中國文化風采。
譬如2013年,萬(wan)達集團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si)。
彼時,初出“茅廬”的萬(wan)達集團之(zhi)所以能(neng)夠在一(yi)(yi)年使得AMC扭(niu)虧為盈,而(er)(er)非(fei)陷入人們預測的宮斗好戲,即(ji)在于萬(wan)達并沒有(you)以強硬的姿態要(yao)求AMC進(jin)行(xing)過多改變(bian),而(er)(er)僅僅派出了(le)一(yi)(yi)個財務總監到AMC任(ren)職,讓AMC公司使用萬(wan)達工(gong)作計劃(hua)模塊化軟件,并在保留了(le)原先(xian)管理(li)層的同時,承諾利(li)潤(run)一(yi)(yi)九分成。
這些措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有效避免了東西方不同背景商業文化之間的沖突。在這一事例中,最能體現的自然是企業與企業家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雙贏關系。同時,此類“留其精華,中為洋用”的(de)微手術式改(gai)造(zao),在尊重別人游戲(xi)規則的(de)前提下(xia)取得成功(gong),無疑更(geng)容易獲得世界的(de)認(ren)可與好感(gan)。
當然,與國(guo)資相(xiang)比,民營企業的(de)身份還有(you)一(yi)個不言而喻(yu)的(de)好處(chu)。在一(yi)些(xie)(xie)國(guo)家(jia)警惕(ti)的(de)目光(guang)之下,后者(zhe)無疑可(ke)以(yi)以(yi)更加積極的(de)姿(zi)態參與到(dao)一(yi)些(xie)(xie)項目的(de)建設中去(qu)。
其次,以企業家而非直接的(de)文化(hua)活動(dong)作為載體,可以有(you)效降低文化(hua)傳播過程中產生的(de)負面映(ying)射。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屬于“跨文化傳播”范疇(chou),而(er)優秀的企業(ye)家們之所(suo)以可以很好地打破跨文化傳播的壁壘,原(yuan)因在于兩個方(fang)面。
其一,即便語言、習俗(su)不同,但在世(shi)界優秀企業家們身上所體現(xian)的奮斗精(jing)神(shen)是相同的。28年的時(shi)間,如(ru)何讓萬達從零到資產6000億;從典(dian)型(xing)的中國式房(fang)地產公司,一步步成長為世(shi)界性的文化企業,王健林(lin)的經營之道(dao)自然會(hui)有不少朋友(you)充滿興趣。
同(tong)時(shi),無論是(shi)(shi)卡耐基、松下幸之助還(huan)是(shi)(shi)王健林,人們更(geng)關(guan)心的往往是(shi)(shi)他們如何(he)憑借著自(zi)己的努力與智慧白手起家,取得成功。然后在了(le)解這些人的同(tong)時(shi),會不經意(yi)間接(jie)觸(chu)到他們各自(zi)國家的特(te)色文化(hua)。在這一過程中(zhong),將對(dui)象(xiang)引入(ru)到一個充滿新奇的故(gu)事中(zhong),在潛(qian)移默化(hua)的狀態下接(jie)受改變,顯然要高(gao)明得多。
其二,與(yu)孔(kong)子學院、中國年(nian)所舉辦的系統(tong)課程、活(huo)動相比(bi),企業(ye)家(jia)為人們(men)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例如(ru)王健(jian)林,在他的(de)身上,對商業(ye)感興趣(qu)的(de)朋(peng)(peng)(peng)友可(ke)以了解到(dao)中國(guo)經(jing)濟土壤、中國(guo)人(ren)的(de)經(jing)商之道;對演(yan)講(jiang)感興趣(qu)的(de)朋(peng)(peng)(peng)友可(ke)以感受到(dao)中國(guo)式(shi)幽默;對音(yin)樂感興趣(qu)的(de)朋(peng)(peng)(peng)友則大可(ke)以將萬達(da)那些火(huo)遍(bian)全球的(de)年會視頻(pin)翻出來看看。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不論如何,保持本色,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同樣,一(yi)位位個性(xing)十足、獨一(yi)無(wu)二的中國(guo)優秀(xiu)企(qi)業家,無(wu)疑(yi)能夠更加有效地將中國(guo)人的經商之道傳遞給世(shi)界;能夠給世(shi)界展示更加真(zhen)實、更加豐富多彩的中國(guo)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