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首批新生吳治敏的小夢想(xiang)
“報名的時候看到公告說,萬達每年會擇優錄用50% 的畢業生,我很向往,我一定會加油的。”
面前的(de)小姑(gu)娘認真(zhen)極了(le)。一身(shen)整(zheng)齊的(de)迷彩服,右手穩(wen)穩(wen)地托著(zhu)軍帽(mao),站(zhan)得筆直,皮膚(fu)黝黑,笑容質(zhi)樸。這個來自大山深(shen)處的(de)彝族姑(gu)娘,過(guo)去從未聽說過(guo)萬達,如今卻和(he)萬達緊緊聯系在了(le)一起。
她是貴州省丹寨縣萬達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會計專業的學生吳治敏,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首批新生之一。“我要在這里好好讀書,然后工作賺錢,讓弟弟有臺燈、有書桌,有我以前讀書時沒有的一切。”
吳治(zhi)敏(min)的(de)家(jia)(jia)雅灰鄉(xiang)羊場村(cun),距丹寨縣(xian)城有兩個多小(xiao)時車(che)程,坐班車(che)到鄉(xiang)上(shang),還(huan)要(yao)再步(bu)行一小(xiao)時山路。吳治(zhi)敏(min)一家(jia)(jia)5口(kou),父(fu)母、弟(di)弟(di)、80多歲的(de)奶(nai)奶(nai),僅有1畝田(tian)地,每年種的(de)水稻和(he)蔬菜只夠(gou)自家(jia)(jia)人糊口(kou)。一家(jia)(jia)人靠(kao)父(fu)親在外(wai)打零工,略有結余。
6歲那年,吳治敏上學前班了。每個周末,她小小的身影都會穿行在崎嶇的山路上,背著交給學校食堂的大米,步行兩小時去最近的雅灰鄉小學讀書。“覺得累了,或者害怕了,我就大聲唱山歌,給自己打氣。”
初中時,吳治敏來(lai)到(dao)了離家(jia)更遠的丹寨(zhai)縣城求學。她謹記老師
“笨鳥先飛”的鼓勵,分外刻苦。然而,宿舍晚上9點半就熄燈,她只能借著走廊微弱的燈光繼續學習。同學的充電臺燈,成為她那時最大的夢想。“每個月都會去超市看一眼,20多元一個,可我沒有多余的錢。”
初三那年的春天,聽說附近的長青鄉可以采茶,吳治敏決定周末去試試。“第一次采茶,沒有經驗,采了整整一天,腰酸背疼,只得了8塊工錢。周日晚上再步行回學校,堅持上晚自習。”
就這樣,利用一個月的周日,吳治(zhi)敏賺(zhuan)到了100塊錢(qian)。
至今她都還記得人生擁有的第一個充電臺燈。“藍色的,28元,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周。”借(jie)著(zhu)臺燈的(de)燈光(guang),吳(wu)治敏的(de)成(cheng)績突飛猛進(jin),從班級的(de)中下等,進(jin)步到前五(wu)名。
初、高中這幾(ji)年,她為(wei)超市發過(guo)傳單,在飯店做過(guo)服務員(yuan),在夜市燒烤攤當過(guo)雜工(gong),洗菜、切菜、上菜、洗碗、搬啤酒,工(gong)作到(dao)凌(ling)晨3點……只為(wei)了減(jian)輕(qing)家(jia)里的(de)負擔。
前幾(ji)年(nian)村里有(you)人考(kao)上(shang)高中時,鄉親(qin)們著實高興了(le)一番。今年(nian)高考(kao),吳治敏考(kao)上(shang)了(le)新落成(cheng)的(de)萬達職業技術(shu)學院,成(cheng)為村里為數不多的(de)大學生之一,承(cheng)載(zai)了(le)父母和鄉親(qin)們的(de)期(qi)望。
對吳治敏來說,曾經一無所知的萬達漸漸變得清晰,變得親切。她異常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報名的時候看到公告說,萬達每年會擇優錄用50%的畢業生,我很向往,我一定會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