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郭(guo)給(gei)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嚴肅,但(dan)真正開始(shi)共事之(zhi)后,莫小燕(yan)覺得老郭(guo)其實(shi)并(bing)不是個刻板(ban)的人。有時候(hou),莫小燕(yan)覺得,老郭(guo)就像家(jia)人一樣,讓人踏實(shi)。
2018年7月9日,郭玉(yu)將和莫小(xiao)燕第一(yi)次(ci)見面。
這是(shi)莫小燕大(da)學畢業的第(di)一份工作,她的崗位是(shi)廣(guang)西南(nan)寧(ning)萬達區域(yu)市(shi)場(chang)推廣(guang)助理,33歲(sui)的郭(guo)玉將是(shi)她的直(zhi)屬領(ling)導。
初見老郭,這(zhe)位領導好嚴肅
莫小燕對老郭的第一印象是瘦瘦的、寸頭,“感覺也就28歲,穿著便服在校園里會被認為是大學生”。面相上像個小年輕的老郭其實極其嚴肅,他見到莫小燕后沒什么寒暄,上來就開始講工作。先是梳理萬達的企業文化,之后介紹企業架構、崗位工作流程,又把她拉進所有工作群,向同事介紹新成員。最后,老郭搬了一臺自己的臺式電腦給她,“這是咱們市場部所有活動的PPT,學習一下”。
身為職場新人的莫小燕本來就緊張,見完老郭就更緊張了。回憶起當初那一幕,莫小燕說自己內心一直七上八下地犯嘀咕:“這些PPT看著好難……這個領導看著好嚴肅……半個多小時除了工作啥也沒說……”
直到老郭交代完所有工作后,忽然說了一句:“今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聽到這句話,莫小燕說自己一下子放松了:“他突然講出這句話,我感覺又意外,又親切。”
雖然老郭給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嚴肅,但真正開始共事之后,莫小燕覺得老郭其實并不是個刻板的人,“他從不在工作上設條條框框,只是提了兩個大的要求——多學習以前的PPT,不懂就來問;多跟區域內單店市場部同事交流,熟悉他們的工作需求”。
在老郭看來,“無管制”才是在市場部更好的管理方法。因為部門大部分員工都跟自己一樣,學藝術出身,性格突出,以興趣驅動工作動力,“不被管制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意”。老郭把自己帶隊伍的方法叫“讓他們野蠻生長”。
從帶莫小燕的第一天開始,老郭就把她的職業規劃拉得更長遠了。莫小燕從沒在單店訓練過,而是畢業后直接做了老郭的助理。“公司其實需要更全方位的人才”,老郭不希望她一直在身邊做一個“文秘”工作,“希望她一開始就不把自己定位成助理,別只是整理材料寫報告”。
一有(you)機會,老郭(guo)就(jiu)帶著(zhu)莫小燕(yan)去(qu)單店實操,幾個月下來,莫小燕(yan)跟著(zhu)跑了好幾個廣場(chang)開業(ye)。只要周末(mo)有(you)機會,就(jiu)去(qu)活動現場(chang)支(zhi)援。同時,還跟單店各位同事(shi)一直保(bao)持線上交(jiao)流。
入職仨月,第一次被老郭批評
在莫小燕眼里,老郭雖然總是一臉嚴肅,但從來沒有嚴厲過。直到發生了一件“小事”。
所有管培生從入職開始,每個月都要寫一篇工作總結,上交給導師審核。前兩個月,由于“新鮮事多”,自己又(you)有很(hen)多(duo)(duo)想表(biao)達的(de),莫小燕的(de)總結寫得(de)非常(chang)認(ren)真。但從第(di)三(san)個(ge)月(yue)開始,工作量(liang)一下子多(duo)(duo)了起(qi)來,而且很(hen)多(duo)(duo)細(xi)節都(dou)是重(zhong)復第(di)二個(ge)月(yue)的(de)內容。
于是,莫小燕圖省力,把第二個月的總結稍微改了一下就提交了,“當時覺得老郭不會在這件意義不大的事上記那么清楚,看這么細”。結果總結提交后,老郭看了一下就問她:“怎么跟上個月的一樣?”
莫小燕又意外又慌張,只好吞吞吐吐地說:“大家都是這么寫工作總結的。”老郭說:“不管別人,你要認真對待自己,要想著你跟別人不一樣。”這是莫小燕印象中第一次被老郭“批評”,她(ta)一下(xia)子又羞愧(kui)又難受。
其實,在老郭看來,這次批評不單是因為“小事不認真”的(de)態(tai)度(du)。他覺得,每個人在職(zhi)場(chang)中都會(hui)遇(yu)到(dao)無法保(bao)持新鮮(xian)感的(de)狀(zhuang)態(tai),未來會(hui)有更多重復性、細(xi)碎(sui)的(de)工(gong)作,對(dui)新人來說,這(zhe)種(zhong)體會(hui)更明顯。
但是在市場部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絕對不能重復過去”。一年下來,全區域要舉辦至少26場主題活動,“每年過的節都一樣,但每年絕對不能一樣。”老郭說。比如,兒童節的常規活動是組織孩子們演出,老郭的點子是做大人的“西游記”“小豬快跑”主(zhu)題,吸引孩子(zi)和(he)大人一(yi)起參與。
“逼著自己不能重復自己。”老郭(guo)希望以身(shen)作則,帶動市(shi)場部的(de)人都這(zhe)樣自我要(yao)求。
去年中秋、國慶節期間,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個必須做“國慶、中秋”主題的節日。但當時正值《西虹市首富》上映,老郭想到以“西紅柿”為主題做活動,他帶著莫小燕他們一起策劃了“西紅柿狂歡節”。
因為(wei)市場(chang)部的人都愛畫(hua)畫(hua)、看展(zhan)覽、參加音(yin)樂節,他們就(jiu)借(jie)鑒了很多(duo)這些活動(dong)的氛(fen)圍和形式。比(bi)如用點彩畫(hua)做西紅柿主(zhu)視(shi)覺,用西紅柿大戰搞(gao)狂(kuang)歡派對。
默(mo)默(mo)陪伴,老郭像(xiang)家人般(ban)踏(ta)實
在莫小燕與老郭共事的一年多時間里,她印象中自己都是因為“有創意”和“擅交流”被老郭認可,而不是因為“勤奮”和“吃苦”。
有一(yi)(yi)(yi)次,她支援一(yi)(yi)(yi)個單(dan)店的(de)周末活(huo)動,從(cong)早上(shang)8點半到晚上(shang)12點一(yi)(yi)(yi)直站在活(huo)動現場,幫忙搭建、維持秩(zhi)序(xu)、聯(lian)絡支持等(deng)等(deng),一(yi)(yi)(yi)天(tian)沒(mei)顧上(shang)吃飯。
后來她隨口跟老郭說,“活動現場太忙了,一直沒吃飯”,本來以為會被安慰,沒想到老郭卻說:“那你要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自己時間安排不合理。”
莫小燕當即心情就有了落差。可后來類似的活動多了,她才意識到,“時間掌握不好,就是現場工作處理得不好”。
老郭覺得,這也是萬達文化的體現,“鼓勵結果成功,不鼓勵過程吃苦”。
雖(sui)然很少得到表揚,但老郭(guo)的(de)默(mo)默(mo)支持讓莫小燕(yan)一直都很有力量。
有一次,臨近下班,莫小燕被其他領導委派要寫一篇政府匯報報告,當時她十分心慌,“能力有限,怕寫不好,也怕老郭下班走了,我沒人可求助”。但她(ta)也不敢(gan)說(shuo)什么,只(zhi)是(shi)一直(zhi)偷瞄老郭(guo)。
從晚上7點直到夜里11點,老郭一直沒離開辦公室,直到莫小燕完成報告,他才說:“給我看看。”看完(wan)給了修改意見,他才(cai)回家。
那一刻,莫小燕覺得,老郭就像家(jia)人一樣,讓(rang)人踏實。
姓名:郭玉將
就(jiu)職(zhi)公司(si)及職(zhi)位:商管集團南寧區域公司(si) 市場推廣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