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公益項目“媽媽制造”是中國非遺文創孵化中心落戶丹寨后的第一個入駐項目。它將丹寨的蠟染、銀飾、古法造紙等文化傳承與婦女扶貧結合起來,幫助低收入姐妹居家就業。
8月23日上午,一個特別的儀式在丹寨萬達小鎮舉行,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原副主席甄硯鄭重宣布:中國婦基會公益項目展示體驗中心在丹寨萬達小鎮啟動。此舉意味著知名公益項目“媽媽制造”將正式落戶丹寨,幫助更多丹寨媽媽收獲幸福生活。“媽媽制造”是中(zhong)國非遺文創孵化中(zhong)心(xin)落戶(hu)丹寨(zhai)后的第一個(ge)入駐項目(mu)。
2016年,中國婦基會啟動“媽媽制造”項目。該項目旨在梳理中華傳統文化及工藝,攜手新銳設計師打造創新性文創產品,并交由具備一定生產技能的媽媽們生產,通過建立以自然村為單位的“媽媽制造”合作(zuo)社,帶動貧困地區婦女就地就業(ye)創業(ye),并在一(yi)定程度(du)上(shang)緩(huan)解農村(cun)空(kong)巢老人和(he)留守兒童等社會問(wen)題。
截至目前,“媽媽制造”項目先后在云南(nan)、青海、西藏等(deng)7個(ge)省份(fen)建立了15個(ge)合作社(she),完成(cheng)對扎(zha)染(ran)、盤(pan)繡、藏繡等(deng)8種手(shou)工藝(yi)的記錄和傳承,并創造和推(tui)動(dong)了數十件非(fei)遺潮牌(pai)產(chan)品成(cheng)功上(shang)市(shi)。
“媽媽制造”落戶丹寨,可謂正逢其時。丹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加上今年6月剛剛被認定的4項新增省級非遺項目,丹寨目前擁有貴州省級非遺21項、國家級非遺7項,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在丹寨舉辦,就是希望通過探索“非遺+文創+扶貧”模式,推動社會扶貧創新。這和“媽媽制造”的宗旨不謀而合。
中國婦基會秘書長張建岷在現場致辭時說:“‘媽媽制造’將結合丹寨豐厚的非遺文化資源優勢,將丹寨的蠟染、銀飾、古法造紙等文化傳承與婦女扶貧結合起來,幫助低收入姐妹居家就業,同時帶動非遺技藝的傳承。”
據“媽媽制造”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機構首先會在丹寨成立蠟染合作社,I Do基金會也將為丹寨蠟染合作社提供訂單支持,包括訂購蠟染合作社+“畢加索國際IP”聯合產出的蠟染(ran)(ran)圍巾,向(xiang)社(she)會廣(guang)泛推介合作(zuo)社(she)的產品。此(ci)外,參加文創(chuang)節的眾(zhong)多公益(yi)機構還會組織西部公益(yi)行、親子活動等,到丹寨(zhai)蠟染(ran)(ran)合作(zuo)社(she)參與蠟染(ran)(ran)體驗,促(cu)進丹寨(zhai)蠟染(ran)(ran)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