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茶園在扶貧,扶的不僅僅是一間間在風雨中飄搖的危樓,更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丹寨人背后關于“團圓”的信念。
那份濃濃的人情還在
我現在居住(zhu)的城市很(hen)熱鬧,車水馬龍,總會被各種方言籠罩,這(zhe)種精彩(cai)讓人產生一種永遠不會落單的錯覺。但當(dang)繁華散盡,落寞襲來,眼(yan)前又會出現那(nei)座(zuo)小(xiao)鎮,那(nei)杯茶(cha)……
只(zhi)可惜,丹寨的茶來(lai)到這兒,就有幾分異客的味道了(le),水變了(le),香氣就不同了(le);環境不同了(le),滋味也就不一樣(yang)了(le)。還好,那份(fen)濃濃的人情還在。
1月的(de)最后幾天,丹(dan)寨(zhai)下了(le)(le)一(yi)場雪。在(zai)我即(ji)將(jiang)離開(kai)的(de)那個(ge)(ge)清(qing)晨,淺(qian)(qian)淺(qian)(qian)的(de)白(bai)雪將(jiang)這個(ge)(ge)小(xiao)鎮(zhen)裝點得如童話(hua)一(yi)般,當我背負行裝經(jing)過鼓樓廣(guang)場的(de)時(shi)候,心(xin)中有(you)一(yi)絲不舍。其(qi)實在(zai)小(xiao)鎮(zhen)待了(le)(le)也不過10天,沒有(you)具體的(de)日程安排,只(zhi)是在(zai)一(yi)個(ge)(ge)個(ge)(ge)村寨(zhai)之間隨心(xin)拜訪,然(ran)后在(zai)一(yi)條條街巷上漫步(bu)盤(pan)桓(huan)整個(ge)(ge)下午。
在離開小鎮之(zhi)前,我(wo)又去小院(yuan)喝茶,苗族婦女小舟(zhou)接待我(wo),這是我(wo)第三次(ci)見她(ta)。茶席間,她(ta)注意每個(ge)細節,著裝得體、言語溫和,一個(ge)微笑,一個(ge)眼神,都能(neng)讓你產(chan)生親(qin)切感。她(ta)看(kan)上去40多歲,但臉色(se)溫潤,精神飽滿,好像早(zao)沒有久經灶(zao)臺的煙火色(se)和高原(yuan)臉了(le)。
說“好像”,是因為(wei)小舟和(he)我講過自己在陌生城市打拼的(de)故事。
平凡生活的閃光點
在萬達小鎮沒有開業之前(qian),小舟和丈夫背井離鄉,遠赴廣州打工,在工地(di)上(shang)給別人搬磚。每天清(qing)晨6點多(duo)就去(qu)上(shang)班,一直到(dao)晚上(shang)7點才能(neng)回到(dao)住的地(di)方,長(chang)年累月的疲勞和不修(xiu)邊幅(fu),讓還未滿40歲的小舟早早地(di)有了(le)跟年紀不相符的蒼老(lao)。
最難受的(de)是,在一座不屬于自己的(de)城市里(li),與安全感長(chang)久地隔(ge)離。看到跟(gen)兒子相似的(de)孩子背影,只能咬牙強忍(ren)思念(nian)之(zhi)情。她外出時,兒子才6歲(sui),每(mei)天都在成長(chang),而她卻不得不犧牲陪伴,去換取生存的(de)100多塊錢。
還好,在外面(mian)打了幾年(nian)工,小舟的普通話水平穩(wen)步提升,從(cong)只(zhi)會講(jiang)家鄉話到能(neng)自如交(jiao)流,這是這些年(nian)她(ta)的最大(da)收獲。
得知小鎮開業,小舟毅然選擇去應聘,最終留在了丹寨扶貧茶園。她告訴自己的兒子:“媽媽以后再也不用離開你了。”那天,母(mu)子倆抱(bao)頭痛哭了許久。
我問她:“小鎮有上百家店,為什么會選擇來茶園?”
“過去的十幾年都在工地上,我吸了太多的灰塵,喝茶可以凈化,我們家鄉的茶好,水也干凈。”小舟(zhou)(zhou)在(zai)忙碌中也透著興(xing)奮。她拿出(chu)自己以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上的日期清楚地標著2017年2月15日,小舟(zhou)(zhou)站在(zai)兒子的身后,雖面帶微(wei)笑卻憔悴不堪,和現在(zai)判若兩人。
想來,小舟有今天的“姿態”多多少少歸功于扶貧茶園的茶,滋(zi)養著她。
“茶園現在每個月給我發好幾千工資,特別穩定,我家把之前蓋到一半的房子蓋完了。”小舟忍(ren)不住(zhu)笑了,原(yuan)本臉上縱深(shen)的紋(wen)路(lu)更顯清晰,自(zi)信也溫(wen)暖。
我突然覺得,小舟(zhou)很了不起,靠著平凡生活的(de)閃光點,成就了今天的(de)自己。我想(xiang),這就是萬達(da)的(de)力量,讓每(mei)一個丹寨人民更加有尊嚴地活下去。
這也是(shi)扶貧茶園的(de)力量,因為(wei)扶貧說到底,是(shi)給予一(yi)個(ge)人(ren)、一(yi)群人(ren),去(qu)(qu)改(gai)變去(qu)(qu)完善自我的(de)力量。
青山綠水都在杯中
小舟(zhou)拿出精致的茶杯,說(shuo)要給我泡一壺丹綠,臨(lin)行前暖(nuan)暖(nuan)身子(zi)。
我說:“都最后一次了,小茶杯我可喝不夠。”
于是(shi),她遞給我(wo)一(yi)(yi)個大杯(bei)子,把水(shui)倒入杯(bei)中的(de)瞬(shun)間(jian),感覺青山(shan)綠水(shui)都在(zai)杯(bei)中,仿佛(fo)是(shi)我(wo)第一(yi)(yi)次來扶(fu)貧茶園的(de)模樣(yang):遠遠地看到一(yi)(yi)片(pian)潮卷(juan)浪(lang)翻的(de)青綠,遙望天(tian)盡(jin)地邊(bian),偶(ou)爾才露出一(yi)(yi)抹(mo)空(kong)明(ming)的(de)山(shan)影(ying),配(pei)上一(yi)(yi)點黃花(hua)朵的(de)點綴(zhui),儼然就(jiu)是(shi)一(yi)(yi)幅天(tian)然的(de)淡(dan)墨山(shan)水(shui)畫(hua)。
到丹寨,來(lai)扶貧茶園的小院(yuan)喝上一杯茶,會讓(rang)人平靜下來(lai),享受安逸的時光。留下平淡甘醇,坦誠質樸(pu),寧靜。
其(qi)實這世(shi)間(jian)有千千萬萬種好茶,在各自(zi)的養(yang)分里(li),有著輕微不(bu)易(yi)察覺(jue)的當(dang)地氣息。它們天然(ran)生長,經(jing)嚴格挑選(xuan),而后翻山越(yue)嶺,漂洋(yang)過海(hai),一(yi)樣地值得(de)被認真品嘗。甚至(zhi)對(dui)于(yu)都市大(da)多數(shu)人(ren)而言,這其(qi)中微妙(miao)的差異也(ye)可忽略不(bu)計。
為何要選擇丹寨扶貧茶園的茶?
在擔任第69任“輪值鎮長”期間,我(wo)三次穿梭在這片茶園(yuan)之間。見到了茶農們臉上的溝壑(he),也(ye)見證(zheng)了她們美麗的笑容。茶,為(wei)她們送來收獲的喜(xi)悅,團(tuan)聚(ju)的希望,幸福的盼頭。
其實,認領一壟(long)茶園,只要490塊,可能就是一個(ge)丹寨媽媽在(zai)外打拼(pin)4天的收入。
這4天里,她的孩子可能吸吮著指頭呢喃出第一聲“媽媽”,可能(neng)第(di)一次(ci)站了(le)起來(lai),可能(neng)在田埂邊摔破了(le)膝蓋,可能(neng)在學校拿(na)到了(le)人生第(di)一朵(duo)小紅花(hua)……因為貧困,生活逼(bi)著她做了(le)道(dao)不劃算(suan)的加減(jian)題。
而(er)慶幸(xing)的是(shi),萬達(da)小鎮的開(kai)業給(gei)予她們重新生活的希望。這種希望,鼓舞人心,給(gei)人力量。
其實,丹寨茶園在扶貧,扶的不僅僅是一間間在風雨中飄搖的危樓,更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丹寨人背后關于“團圓”的信念。
茶園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小舟”,歲月(yue)的年輪爬滿她們的額頭,每一(yi)個人的掌(zhang)紋(wen)里都會有生活與光陰的沉(chen)淀。但是她們每個人都笑盈盈的,因為太陽一(yi)落(luo),茶園盡頭就是家。
正所謂“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扶(fu)貧(pin)茶園的初心,是為你送上一杯(bei)干凈的茶,也為丹寨的孩(hai)子,留下(xia)一段親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