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是于2006年設立的世界頂級馬拉松巡回賽。初期,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包含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從2013年開始,新增了東京馬拉松。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和四年一次的夏季奧運會馬拉松也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一部分。
波士頓馬拉松
創辦于(yu)(yu)1897年(nian),于(yu)(yu)每(mei)年(nian)4月的(de)第(di)三(san)個(ge)周(zhou)一(愛國者日(ri))舉(ju)辦,是大滿貫賽(sai)(sai)事中(zhong)歷史(shi)最(zui)為悠久的(de),至今已經成功(gong)舉(ju)辦了逾120屆。第(di)一屆舉(ju)辦的(de)時(shi)候參(can)(can)加人數僅為15人,之后花了72年(nian)才(cai)發(fa)展到1000人參(can)(can)加。它也(ye)是第(di)一個(ge)允許女子運(yun)動(dong)員(1972年(nian))和輪椅選(xuan)手(1975年(nian))參(can)(can)賽(sai)(sai)的(de)馬拉松。它一度不設(she)冠軍獎金,而是頒發(fa)古希臘式的(de)獎杯和花環。波士頓馬拉松是關門時(shi)間最(zui)短(duan)的(de)城市馬拉松,只(zhi)有6小時(shi)。
紐約馬拉松
創辦(ban)于(yu)(yu)1970年(nian),于(yu)(yu)每年(nian)11月初舉辦(ban),號稱世(shi)界上(shang)規(gui)模(mo)最大的(de)城(cheng)市嘉(jia)年(nian)華,參賽者最多時(shi)超(chao)過10萬人(ren)。紐(niu)約(yue)馬拉松通過紐(niu)約(yue)大吊橋時(shi)連橋身(shen)都震動,場(chang)面非常壯觀。路線連接起(qi)紐(niu)約(yue)市的(de)5個區,象征著不同(tong)種族、文化的(de)融合。
柏林馬拉松
創辦于1974年,于每年的9月下旬舉辦,以選手經常破紀錄而聞名,柏林馬拉松的賽道也因而被譽為“全球最快馬拉松賽道”。2014年(nian)9月28日(ri),肯尼(ni)亞(ya)選手丹尼(ni)斯·基(ji)米(mi)托(Dennis Kimetto)在這(zhe)(zhe)里創造了2小時(shi)(shi)02分57秒的世界紀錄,這(zhe)(zhe)是全(quan)人類的馬拉(la)松成(cheng)績首次突破(po)2小時(shi)(shi)03分大關。
芝加哥馬拉松
創辦于1977年,于每年的(de)10月中旬舉辦,起點和終點均設置在(zai)市中心的(de)格(ge)蘭特公(gong)園內,賽(sai)道有多(duo)半是(shi)在(zai)芝(zhi)加哥(ge)的(de)摩天大樓中穿行。賽(sai)事標簽是(shi)志愿者熱(re)情(qing),沿途(tu)有170萬觀眾熱(re)烈喝彩。
倫敦馬拉松
創辦于(yu)1981年(nian),于(yu)每(mei)年(nian)的(de)4月下(xia)旬(xun)舉辦,是以慈善為主題的(de)馬拉松,超過3/4的(de)跑(pao)友(you)都是為慈善而跑(pao),1/3的(de)名(ming)額都是通(tong)過慈善組織給出的(de),創辦以來(lai)已經募到8億多英鎊善款。
東京馬拉松
創辦于2007年(nian)(nian)(nian),是(shi)世界(jie)馬(ma)拉(la)松大(da)滿(man)貫中最(zui)年(nian)(nian)(nian)輕、成長最(zui)快的賽(sai)事(shi)。每年(nian)(nian)(nian)的2月下旬舉辦,7小時的關門時間。最(zui)大(da)看點(dian)是(shi)彩妝跑(pao)團(tuan),跑(pao)者往(wang)往(wang)會(hui)以Cosplay裝扮上陣。東京馬(ma)拉(la)松在2013年(nian)(nian)(nian)被(bei)納入(ru)世界(jie)馬(ma)拉(la)松大(da)滿(man)貫賽(sai)事(shi)。
六星勛章
2016年2月28日的東京馬拉松之后,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組織推出了全新的“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勛章。此后,所有完成“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跑友,通過向大滿貫機構(gou)提出申請并經過核實(shi),即可獲得(de)這枚(mei)六星勛章。
世界馬拉(la)松大(da)滿貫組織設置于(yu)美國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