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下來,張軍建在“被動溝通”中找到了安全感,在“主動溝通”中找到(dao)了(le)(le)成就感,同時,還看到(dao)了(le)(le)耐心背后必須要堅持的底(di)線。這(zhe)也(ye)正是馬利想身(shen)體力行(xing)、迭代下去(qu)的萬達企業文化。
鄭(zheng)州(zhou)二七萬(wan)達廣(guang)場(chang)店總經辦影(ying)城(cheng)經理馬利
鄭(zheng)州二七(qi)萬達(da)廣(guang)場店總(zong)經(jing)辦影城經(jing)理馬利,在萬新生(sheng)培(pei)訓上設置了(le)一(yi)個特別的游(you)戲(xi)——兩兩一(yi)組,一(yi)個人攥拳,另(ling)一(yi)個人想(xiang)辦法(fa)讓對(dui)方張開手。
萬新生們嘻嘻哈哈,有的硬掰,有的胳肢對方,還有的從口袋里掏出一顆糖,“送你”。
“游戲”結束,馬利啟發大家,現在把這個場景想象成我們工作中的“溝通”方式,會(hui)覺得哪(na)種(zhong)方式最好?
之所以如此強調“溝通”培訓,是因為在馬利看來,這項能力是大家的普遍弱項,更是一種“企業文化”,影響著每個員工(gong)的擇(ze)業態度,甚(shen)至是(shi)企業忠(zhong)誠度。
老兵(bing)的秘訣:溝通最重要
4年(nian)半前,馬利作(zuo)為有15年(nian)工(gong)作(zuo)經驗的職場老兵入職萬達,仍然面(mian)臨巨大的心慌感。
從餐飲業轉行影業,從成熟的外企集團跨入正飛速發展的萬達,馬利覺得自己還是個“職場新人”。但消解這些的正是周邊所有同事的“溝通力”。
區域領導反復跟馬利強調,“大膽沖,出事兒我負責”。作為中層管理者,馬利實施了引眾議的舉措,直屬領導會主動過來拍肩膀說,“你做得對,我支持”。關(guan)于票務、放映(ying)等細節問題,前輩員(yuan)工會(hui)事(shi)無巨細地(di)幫馬利解答。
得到(dao)了認可、關愛(ai)、耐心,馬利挺過了情緒波(bo)動最(zui)大的前三(san)個(ge)月,沒走彎路地融入了新(xin)環境。
于是,馬利希望能把這種“溝通帶來的安全感”迭代下去。
但她發現,相比自己的經歷,新的萬新生們有普遍而更難解決的“心理落差感”。
比如,2018年7月,張軍建入職萬達院線鄭州中原萬達廣場店人事行政組。這是他大學4年心心念念的工作,但沒想到來了后先干了半年的“服務員”。老同學問他每天都做些什么工作,他實在羞于回答“賣爆米花、刷爆米花鍋”,因為“太沒面子了”。本來就(jiu)(jiu)內(nei)向的他,平(ping)時工作(zuo)就(jiu)(jiu)更(geng)少(shao)言(yan)寡語了。
但在所有同事眼里,張軍建是個 “超級員工”,踏實、努力,自告奮勇加(jia)夜班。而作為(wei)管理崗預備軍,溝通能(neng)力差——既不(bu)敢說,也(ye)不(bu)知道怎么(me)說。
有一次影院包場活動,為客戶準備了可樂。活動結束后,可樂沒被喝完,有位員工跟張軍建說:“剩下的我們可以喝了吧?”張軍建生硬地回了句:“當然不能喝了,違反規定。”事后,員工在背后議論張軍建“多管閑事”。
張軍(jun)建(jian)耿耿于懷,覺得(de)自己并沒(mei)做錯。于是,在月(yue)度固定溝通(tong)會上,他跟馬利表達了疑(yi)惑。
馬利說:“你做得對,但方式不好。你可以說,被領導發現會被處分,不值當啊。我請你喝,咱喝新鮮的!”
張軍建醍醐灌頂:“這種操作太好了,既讓同事意識到了違反制度,又拉近了同事感情。”
新(xin)人的進步:找到成(cheng)就感
事實上,這種每個月的“固定溝通”,早被馬利轉變成了“不定期模式”,甚至每天她都會觀察大家在工作崗位上“笑容是不是真誠,眼神是不是渙散”,然(ran)后(hou)安排大家做一些集體分(fen)享,比如(ru)一起交流(liu)如(ru)何(he)訂貨、排班(ban)等等。
在張軍建看來,這種知識傳輸,看似是很小的舉動,但能讓自己感受到集體的存在感,甚至是關懷感。張軍建也成了馬利的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解決“溝通”問題。
比如(ru),馬利(li)會(hui)給張軍建列一些很詳(xiang)細的學習任務:草擬話題清(qing)單(dan),找切入點,值班時強制性跟每個同(tong)事(shi)聊天(tian)3~5分(fen)鐘,比如(ru)工(gong)作、生活(huo),甚(shen)至是(shi)衣著;學會(hui)觀察員工(gong)的工(gong)作狀態,試圖(tu)了解所有(you)人的工(gong)作需求和疑惑,再去針對性解決;還有(you),推薦看提高(gao)溝(gou)通力(li)的書(shu)籍和課程(cheng)。
積累下來,張軍建逐漸發掘了溝通的樂趣和門道。有一次,他值班時觀察到一個銷售崗同事表情沮喪,當天的銷售數據也很差。他就過去說:“你平時很努力的啊,今天數據看起來不太好,咱倆一塊賣吧。”同事立(li)馬恢復笑臉,當天的點單率也恢復了。
還有一次編制調整,一個平時大大咧咧的同事,職位被提升了,但要學習新的工作內容。他就立刻拒絕了,覺得“沒必要轉崗”。
于是,張軍建找他溝通:“等你做了管理崗,你家小朋友肯定覺得爸爸特別厲害!新工作并不難,你要是怕做不好,我可以隨時教你。”之后,同事就答應先嘗(chang)試一下改變。
潛移默化中,曾經極其被動的張軍建,開始主動找馬利“溝通難題”,比如(ru)如(ru)何解決同事離職問(wen)題(ti),如(ru)何解決客訴問(wen)題(ti)……
在張(zhang)軍建看來,馬利是個時刻精力充沛、富有(you)責任心的導師(shi),甚至(zhi)做腰部手(shou)術之前,還在回他(ta)的工作微信(xin)。手(shou)術結束后不久,就在桌(zhuo)子上趴著(zhu)給他(ta)改PPT,給大家開(kai)會(hui)。
但“有求必應”的導師在原則問題上從來都是零容忍。比如,每次例會馬利都會強調,“任何錯誤我都可以容忍,但涉及違規的操作,我會第一個站出來解決”。在馬利負(fu)責的(de)店里,張軍建沒見(jian)過任何一件(jian)涉(she)及(ji)食品安全以及(ji)結構票問題的(de)事件(jian)。
一年半下來,張軍建在“被動溝通”中找到了安全感,在“主動溝通”中找(zhao)到(dao)了成(cheng)就感,同時,還(huan)看到(dao)了耐心背(bei)后必須要堅持(chi)的底線。
這也正是馬利想(xiang)身體力行、迭(die)代下去的萬(wan)達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