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duo)人(ren)看完(wan)《誤(wu)殺》后自(zi)(zi)認為看懂了,其實(shi)影片中的細節草蛇灰線,充滿一層層的鋪(pu)墊。不(bu)如(ru)我們就來拆解一下《誤(wu)殺》里的細節,讓大家看看自(zi)(zi)己是(shi)不(bu)是(shi)真(zhen)的懂了。
《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de)情節,緊張的(de)敘事(shi)節奏,再配(pei)上演員出(chu)彩的(de)表現。很久沒有看到(dao)這樣一部(bu)酣暢淋(lin)漓又讓人手心(xin)出(chu)汗(han)的(de)國產(chan)犯(fan)罪電(dian)影了。
“誤殺”這(zhe)個(ge)故事已經不是第(di)一次被(bei)翻(fan)拍了。
最早的一版“誤殺”是由印度導演/編劇吉圖·喬瑟夫(Jeethu Joseph)自編自導的。吉圖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Kerala)人,這個邦有自己的語言馬拉雅拉姆語,所以原始版“誤殺”也是一部馬拉雅拉姆語電影,中文翻譯成《較量》。雖然吉圖創作的“誤殺”故事非常精彩,但由于是方言制(zhi)作,影響力非常有限。大(da)家最(zui)熟悉(xi)的印度2015版《誤殺瞞天記》,就是對這部原(yuan)作的第二次翻拍。
很多人(ren)看完(wan)《誤殺》后(hou)自(zi)認為看懂了(le),其實影片中的(de)細節(jie)草蛇灰(hui)線(xian),充滿一層層的(de)鋪墊。不(bu)如我們就來拆解一下《誤殺》里的(de)細節(jie),讓大家看看自(zi)己是不(bu)是真的(de)懂了(le)。
1.李維杰為(wei)什么自首?
李維杰自首并不是良心(xin)發現,而是自首前,妻子給(gei)他看了小女兒(er)的(de)試卷,打了100分——鏡頭給(gei)了一(yi)個特(te)寫,數字1的(de)左(zuo)上角有一(yi)道橫著的(de)涂改液痕跡。
女兒(er)原本可能考了70分(fen)(fen),但為了拿到爸爸承諾的100分(fen)(fen)禮物,自己改了分(fen)(fen)數(shu)。
李維杰自(zi)首,可能是(shi)發現自(zi)己(ji)一通瞞(man)天過海之(zhi)后,竟然讓女(nv)兒(er)學會或者說習慣了撒謊。他不想看到自(zi)己(ji)女(nv)兒(er)變(bian)成(cheng)(cheng)(cheng)利益動(dong)物(wu),于是(shi)從(cong)以(yi)身作則教(jiao)她(ta)撒謊變(bian)成(cheng)(cheng)(cheng)以(yi)身作則教(jiao)她(ta)承(cheng)認,完成(cheng)(cheng)(cheng)了作為(wei)父親形象的救贖。
2.素察(cha)真正的死因究竟(jing)是什么?
結(jie)合影片多(duo)重細節來看,素察頭(tou)部(bu)重創后(hou)并沒(mei)有(you)死(si),在(zai)被(bei)埋(mai)入棺材后(hou)還曾試(shi)圖(tu)抓撓呼救過(鏡(jing)頭(tou)專門給了棺蓋(gai)上的血跡)。 而李(li)維杰在(zai)飯桌上制(zhi)止小(xiao)女兒(er)安(an)安(an)用叉子劃(hua)桌面(吱吱聲(sheng)),正是(shi)(shi)因為那是(shi)(shi)素察死(si)前的動作和發出的聲(sheng)音。
李維(wei)杰在2號(hao)晚上看泰(tai)拳拳賽時(shi),曾提(ti)到被打暈倒(dao)(dao)地的(de)(de)拳手(shou)會出現(xian)吞舌(she)窒(zhi)息,如(ru)果不(bu)及時(shi)把人扶起(qi)(qi)并從(cong)喉(hou)嚨里拉出舌(she)頭就會死亡,恰好素察倒(dao)(dao)地和拳手(shou)倒(dao)(dao)地的(de)(de)畫面是交(jiao)叉剪輯在一起(qi)(qi)的(de)(de)。
所以,實際(ji)的情(qing)況(kuang)是(shi):素(su)察被(bei)打后沒(mei)有(you)(you)一絲血(xue)跡(ji),出現假死狀(zhuang)態,母女倆(lia)在(zai)搬運途中小推車翻倒,可(ke)能讓(rang)素(su)察吐出舌(she)頭,在(zai)棺材中醒(xing)過(guo)來(lai),用手抓棺材蓋(gai),在(zai)棺材蓋(gai)上留下了(le)血(xue)跡(ji)。所以,警察打開棺材的時候,棺材蓋(gai)上有(you)(you)血(xue)跡(ji)。
3.素察的尸體究竟(jing)埋在哪里(li)?
這(zhe)個(ge)大家應該都可以猜出來(lai),答(da)案應該就是(shi)李維杰(jie)為了(le)鋪設線路所挖的坑(keng)洞(dong)里。電影中,導演特意給了(le)李維杰(jie)看(kan)著這(zhe)個(ge)坑(keng)洞(dong)若有所思的鏡頭,這(zhe)里的確(que)是(shi)最好的二次埋(mai)尸地點。
而(er)且這個細節也更能看出李維(wei)杰縝密的心思:得知小女兒看到妻子運(yun)尸之后,他將這個隱患也考慮進去,為防萬一,便進行了二(er)次埋尸。
4.多次出現的羊的象征意義
“羊”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
最開始出(chu)現片名的時候(hou),出(chu)現了一(yi)次羊叫(jiao)。
平平上課時,老師講“羊的視力不好,落單的羊很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這很像遭遇強暴的平平。
李(li)維杰將素察(cha)的車沉湖時,一群(qun)羊(yang)無意間成(cheng)為了目擊者,這很(hen)像(xiang)目睹了母(mu)親運尸(shi)并(bing)埋尸(shi)的小女兒安(an)安(an),也像(xiang)大雨中目擊尋尸(shi)過(guo)程的眾人,更(geng)像(xiang)最后(hou)片中記者采訪的眾人。
桑坤與李維杰沖突時,用槍射死了一只替罪羊,而這只羊也是警方挖掘尸體時素察尸體的替身,很像主動成為妻子和女兒“替罪羊”的李維杰。
羊,可(ke)能(neng)是無(wu)辜受害者,可(ke)能(neng)是目擊者,可(ke)能(neng)是替罪者,就像故事中局內局外的蕓蕓眾生,是這個無(wu)情(qing)世(shi)界里(li)的弱(ruo)者。
5.布施
“布施”是佛教語,將財、物分享給他人,是“度”的一種形式。布施講求(qiu)不(bu)求(qiu)回報內心純凈,求(qiu)名求(qiu)利或(huo)者為罪孽求(qiu)寬恕,都(dou)不(bu)符合(he)布施之意。
李維杰第一次去寺廟,僧人接受了他的布施。當案件發生后,李維杰再來布施時被拒絕,僧人說: “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意味著他有殺生之罪。 另外,李維杰所說“我能做的就是不讓她們再次受到傷害”,一個“再”字,即暗示素察當時沒死(si)。
6.關于電影的彩蛋
李維杰的設定(ding)是狂熱影迷,看過1000部電影,在片(pian)中我們(men)看到了導(dao)演對電影的致敬。
在開場,他便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那段“越獄”情節也被效仿。
希區柯(ke)克,李(li)維杰的偶(ou)像。他保護家人的作案(an)手法參(can)照(zhao)兩部(bu)經典懸疑片(pian):《蒙太(tai)奇》與《控方證人》,片(pian)中拉韞也直接提及這兩部(bu)電影。
此外,警察查證李維杰的(de)觀影記錄中提到的(de)電影還(huan)有《狩獵(lie)》《七宗罪》《白夜行(xing)》,還(huan)有一掃而過的(de)《大(da)偵探福爾摩斯》,都是經典的(de)犯罪類(lei)電影。
一家人(ren)在電(dian)影院中觀(guan)賞的是泰(tai)國電(dian)影《天(tian)才槍手(shou)》,呼(hu)應了小女兒改分數。
最后的一幕(mu)致(zhi)敬《殺人(ren)回憶(yi)》:我知道你(ni)在看(kan)這部電影,我想知道如果(guo)是你(ni),你(ni)會怎(zen)么選(xuan)擇?看(kan)來李維杰的確(que)是狂熱的電影發燒友沒(mei)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