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jin)年來,萬達(da)一(yi)直致力于通過菁英(ying)+電(dian)影人計(ji)劃(hua)挖掘(jue)和培養導演、編劇領(ling)域的(de)新生力量,為內容業務輸(shu)送人才。敬然就是其中一(yi)位優(you)秀代表。在菁英(ying)+的(de)保駕(jia)護航下,她天馬行(xing)空的(de)電(dian)影夢即將走上大銀(yin)幕,與全國(guo)觀眾見面(mian)。
菁英 + 簽約導演(yan)敬然
敬然,菁英+簽約(yue)青年(nian)(nian)導(dao)演(yan),本(ben)科畢業于紐約(yue)大學導(dao)演(yan)系,是美國編(bian)劇(ju)工會(hui)(hui)、紐約(yue)電(dian)視電(dian)影(ying)職業女性協會(hui)(hui)、世(shi)界動畫協會(hui)(hui)、動畫職業女性協會(hui)(hui)會(hui)(hui)員。她(ta)于2012年(nian)(nian)加(jia)入(ru)20世(shi)紀福斯(si)前期制作團隊,與多(duo)位(wei)奧斯(si)卡得(de)主合(he)作完成了(le)多(duo)部動畫大電(dian)影(ying)的故事開發及分鏡(jing)設計(ji)。
敬然院線處女作《我是監護人》定檔10月29日上映,影片曾入圍上海電影節亞新獎、獲亞美國際電影節新銳導演獎,并入圍加拿大埃德蒙頓國際電影節等。在此前的展映中,不少觀眾評價該片“故事溫暖而細膩,映照了千萬普通家庭”“一部女性視角的平凡生活史詩”“笑著笑著就哭了”。
學導演,能滿足自己很多興趣點
讀書時,敬然非常喜歡心理學、美術和數學。高考前,她覺得選擇其中任何一個作為專業來發展,似乎都有錯過其他選項的遺憾,“只有電影可以將這些領域完美結合,用精巧的結構和視覺美感探究心理學”。因(yin)此大學時她選擇(ze)了(le)導演專業,只為滿足(zu)自己不同的興(xing)趣點。
接觸這門技藝之后,敬然發現雖然創作本身可以帶來不少樂趣,但更多的快樂來源于和團隊合作的過程,“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是協同創作,并且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獨特的專業領域。在和不同的人合作過程中,總能得到新的體驗和成長。對我來說,當導演是一條每時每刻都有新鮮感,又看不到盡頭,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
處女作,成了簽約萬達敲門磚
在(zai)(zai)和(he)萬達(da)菁英+簽約前,敬然一(yi)直在(zai)(zai)動(dong)(dong)畫(hua)行業做Story Artist(分鏡設(she)計師),主要做Blue Sky Studios(藍天工(gong)(gong)作(zuo)室)、Dreamworks Animation(夢工(gong)(gong)廠(chang))的(de)(de)電(dian)影(ying)(ying)。商業動(dong)(dong)畫(hua)大(da)電(dian)影(ying)(ying)均在(zai)(zai)喜劇(ju)(ju)、冒險和(he)動(dong)(dong)作(zuo)這(zhe)三(san)個(ge)(ge)類型(xing)之(zhi)內,但她個(ge)(ge)人對這(zhe)些類型(xing)之(zhi)外的(de)(de)故事也非常(chang)感興趣,所以在(zai)(zai)工(gong)(gong)作(zuo)期間(jian)寫了(le)《我是監護人》的(de)(de)劇(ju)(ju)本,并且參(can)加(jia)了(le)多個(ge)(ge)創投。融資成功后,她便辭(ci)職(zhi)專心拍(pai)攝制作(zuo)自己第一(yi)部劇(ju)(ju)情長(chang)片。
能因為這部《我是監護人》與萬達結緣,敬然感覺非常幸運,“當時萬達菁英+的小伙伴看了粗剪后非常喜歡,特別認可我的潛力,隨即便聊到了未來的合作,彼此感覺非常投契,順其自然就簽約合作了”。
菁英+,為新導演打開一扇門
菁英+對新導(dao)演的扶持幫助(zhu)非(fei)常大(da),最大(da)的幫助(zhu)是推薦資源以及(ji)篩(shai)選項(xiang)目。比如,導(dao)演看上一個版權(quan),以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直接(jie)(jie)和出版社合作(zuo)的,但簽約(yue)菁英+后,萬達版權(quan)部(bu)門(men)會(hui)去和對方直接(jie)(jie)對接(jie)(jie)。除了個人想(xiang)做的項(xiang)目之外,菁英+電影(ying)人計劃也(ye)會(hui)推薦合適的項(xiang)目給導(dao)演,這些項(xiang)目既有萬達內(nei)部(bu)的,也(ye)有外部(bu)的。
比如敬然最近就在(zai)做萬達內部的(de)項目《最佳出(chu)價(jia)》的(de)電(dian)影改編。敬然說,自己之(zhi)所以接這個項目,有幾點原因(yin)。
首先,敬然之前做動畫時,對于動畫這個媒介的挑戰以及邊界都非常了解,但真人電影的邊界對她來說是有些陌生的。因此,第一部長片《我是監護人》,她選擇了一個比較依賴故事和情感邏輯,而不是視聽語言的題材。隨著對實拍片有了更好的把握,在之后的創作中,她希望對視聽語言做更多的嘗試,“《最佳出價》剛好是一個節奏感極強、視聽上很有發揮空間的愛情喜劇,對我是個很好的嘗試機會”。
其次,這次敬然將和編劇雷志龍老師合作。雷志龍是《無名之輩》《第十一回》的編劇,也是敬然一直很欣賞而且非常想合作的人,“之前在寫《我是監護人》遇到瓶頸時,雷老師就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能和雷老師一起工作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能夠參與萬達的《最佳出價》,我非常榮幸”。
敬然的(de)院線處(chu)女作《我是監護人》
簽萬達,既是動力也是壓力
簽約菁英+是正向的壓力,也是動力。敬然說,之前在美國做動畫的時候對國內電影市場了解很有限,做第一部長片的時候也比較“為所欲為”,沒太多考慮市場以及受眾,“但作為職業導演,作品是絕對脫離不了觀眾的。商業電影比起藝術片,更注重娛樂性,也就是和觀眾的互動”。
在菁英+,新人導演有想(xiang)法就會直接上(shang)會,但當一(yi)個想(xiang)法講給主創(chuang)之外的宣傳、財務的時(shi)候,面臨的不僅(jin)是(shi)興趣本身,也多了(le)一(yi)層對市場的評(ping)估和考量。選(xuan)材創(chuang)作的同時(shi)去(qu)滿足市場需求,敬然認(ren)為這是(shi)很(hen)正向的壓(ya)力。
同時,菁英+計劃非常支持導演提出自己想做的作品,這種從個人興趣點出發的創作就是最大的動力,“另外,看著其他簽約導演拍攝非常有趣的題材,也是一種正向的鼓勵”。
談未來,還想嘗試更多題材
敬然說,她很想嘗試兩種項目,一種是強節奏、強共情的類型片,感情邏輯簡單直接,以娛樂性為主,“這類項目是磨煉導演技巧最好的土壤,拍攝過程中也能輸入很多新鮮的東西為自己充電”。
同時,一些犀利的或者個人主義色彩極其嚴重的內容她也很有興趣,“但這類非主流的題材,可能邏輯復雜,更小眾化,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想通過影展為這些比較私人的故事找到一個出口”。
有些話,想對青年導演說
作為一名青年導演,敬然最大的感觸就是“每個創作者的第一次就只有一次”,所以一定要珍惜,珍惜自己“不知道”時的魯莽、大膽和勇敢,嘗試自己最想嘗試的,“這個過程中沒有好壞,沒有對錯,貴在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