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是一件建筑杰作,而它身上的每個零件以及很多建筑工藝,“幾乎都是藝術品”。
漢秀劇場“紅燈籠”是為武(wu)漢(han)而(er)生的,而(er)江城也(ye)成就(jiu)了這座精美絕倫的秀場建筑。
恰好是在湖畔,沒有密集的建筑樓群,也沒有冗雜的街道,“紅燈籠”干干凈凈地立在那里。毫無遮擋的視線和單純的景觀搭配,使得“紅燈籠”擁有最好的觀感。
“這是一座純粹的建筑。”萬達文旅院演藝劇場所的崔躍偉這樣評價“紅燈籠”。他是一位建筑設計師,也是萬達團隊設計漢秀建筑的管控者。在他看來,“紅燈籠”不靠奇形怪(guai)狀的(de)造型來博取眼球,這是真正承(cheng)載中國傳統文(wen)化(hua)的(de)建筑物。
著名設計師馬克·菲舍爾離世了,而他把“紅燈籠”這個外觀留給了漢秀。他生前對中國的另一大饋贈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美麗“星球”。他也是(shi)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he)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閉(bi)幕式藝術總監。
雖然是一個異鄉人,但菲舍爾對中國文化有著質樸而純粹的理解,而陌生感讓他比國人對本土文化還要敏感。他想到了“紅燈籠”這個充分體現元素的意象,還選擇了最有張力的“中國紅”。這個方案一(yi)問世就打動了很多(duo)人(ren),最終各方一(yi)致通過。
“整座建筑物采用紅白兩色,色調十分簡潔。”近一兩年,崔躍偉見證了“紅燈籠”的(de)點滴,他是最理解這座建筑(zhu)的(de)人(ren)之一(yi)。
從劇場內來看,“紅燈籠”的(de)最大建筑特色(se)是融(rong)合了(le)(le)移動(dong)座(zuo)椅和機(ji)械臂(bei)等機(ji)械部分,從(cong)而改(gai)變了(le)(le)劇(ju)(ju)場(chang)的(de)空(kong)間關(guan)系(xi)。尤其是移動(dong)座(zuo)椅臺,當它完成(cheng)了(le)(le)旋(xuan)轉和升降后,整(zheng)座(zuo)劇(ju)(ju)場(chang)從(cong)傳(chuan)統的(de)鏡框式舞臺變成(cheng)了(le)(le)中心式舞臺,從(cong)而滿足了(le)(le)漢秀的(de)三維(wei)空(kong)間表演要(yao)求。這是對傳(chuan)統劇(ju)(ju)場(chang)的(de)極大創新(xin)。
外觀最大特色無疑是“紅燈籠”造型(xing)。菲舍爾將(jiang)妙(miao)想留(liu)給了漢秀,也將(jiang)難題(ti)拋給了建(jian)造者。
“將圖紙上的想象變成真正建筑的過程很不容易的。”崔躍偉說。
更何況“紅燈籠”不是一(yi)般的(de)建筑物(wu)。它容納著國內(nei)建筑行業的(de)集體(ti)智慧。僅(jin)在建筑設計(ji)階段,就有20多(duo)家設計(ji)單(dan)位參與(yu)其中。而到(dao)施工環節,又集結(jie)了眾多(duo)行業頂尖公司(si)。
它依湖而建,整體結(jie)構離(li)(li)湖都很(hen)近,其中離(li)(li)湖最近的(de)地(di)下(xia)室外(wai)墻,僅有3米的(de)距(ju)離(li)(li)。此外(wai),深地(di)層(ceng)中大量分布(bu)砂卵(luan)石,增加(jia)了(le)支護及(ji)樁(zhuang)基的(de)施工難度(du)。
劇場整個屋架(jia)由(you)約2700根構(gou)件組成,總重量(liang)約4000噸,相當于8架(jia)空(kong)客(ke)A380的(de)重量(liang)。這個巨大(da)的(de)鋼結構(gou)屋架(jia)先要在地面進行施工(gong),等結構(gou)完(wan)工(gong)后再整體提(ti)升至屋頂(ding)(ding)安裝,而如(ru)此龐然大(da)物(wu)要提(ti)到(dao)屋頂(ding)(ding)再安裝談何容易?
為了打造“紅燈籠”的造型,整個建筑的外墻設置了外龍骨和“燈籠穗”。燈籠穗是由76根鋼格構柱組成,像紅燈籠底部的飄擺。整個燈籠“編織條”重達800噸,是由(you)18565個直(zhi)徑為0.8米的紅色鋁(lv)合金碟片掛飾而(er)成。而(er)將如(ru)此數量的鋁(lv)合金碟片天衣無(wu)縫地掛在燈籠皮上,要有巧(qiao)奪天工的施工技(ji)藝(yi)。
這些建筑難題被逐一解決,沉淀在“紅燈籠”的建(jian)筑歷程里(li),也將被中國當代建(jian)筑史悉心收藏。
“紅燈籠”是一件建筑杰作,而它身上的每個零件以及很多建筑工藝,“幾乎都是藝術品”。燈籠皮上有18565個帶LED燈的圓盤,上面印著龍的圖案。這18565個圓盤共同組成LED大屏,可以根據不同主題播放動畫。夜幕降臨,流光溢彩的“紅燈籠”成為江城一道(dao)無與倫比的(de)景致。
武漢因為紅燈籠而變得更加美好。很多人在“紅燈籠”前流連忘返,還有人幸福地拍著(zhu)結婚照(zhao)。
“紅燈籠”設計和(he)建(jian)造者大概(gai)有個共同的(de)理(li)想,就(jiu)是(shi)讓這座秀場(chang)建(jian)筑成為(wei)武漢的(de)新地標(biao),也(ye)是(shi)建(jian)筑的(de)新奇跡(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