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足夠讓一(yi)株(zhu)小樹苗茁(zhuo)壯挺(ting)拔,也足夠讓一(yi)個孩(hai)子超越自(zi)我。5年來,我們(men)不(bu)僅見證了(le)很(hen)多原本遠(yuan)離音樂(le)的兒(er)童(tong)(tong)實現了(le)音樂(le)夢想,也見證了(le)眾多曾經(jing)登上(shang)萬(wan)達(da)兒(er)童(tong)(tong)公益音樂(le)會(hui)舞臺的小朋友走向遠(yuan)方(fang),去追逐更大的音樂(le)夢想。
北(bei)京大興行知學校蒲(pu)公英夢(meng)想合唱團(tuan)
天津(jin)小海豚聽(ting)障(zhang)兒童合唱團
“我行你也行,快快樂樂做好事情。我努力你努力,咱們一起向前行。”稚嫩的童聲唱(chang)響優(you)美的歌(ge)曲,激起現(xian)場如雷的掌聲。這首簡(jian)(jian)簡(jian)(jian)單(dan)(dan)單(dan)(dan)的歌(ge),感(gan)(gan)動(dong)了(le)(le)北京(jing)樂(le)多(duo)港(gang)萬達廣場的現(xian)場觀(guan)眾(zhong),也感(gan)(gan)動(dong)了(le)(le)通過直播觀(guan)看演出的萬千網友。
唱響這首歌的是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tuan),團(tuan)里的孩子們都患有(you)極重度聽力(li)障礙,他們戴著人工耳蝸學習音樂,一(yi)首歌往往要持續學習一(yi)年時間才能達到演出標準。
這是萬達(da)兒童公(gong)益(yi)音樂會上的感人(ren)一幕,也是萬達(da)5年來持續(xu)支持兒童公(gong)益(yi)音樂活動結出(chu)的豐碩(shuo)成果。
這場“無需彩排”的愛心盛會,采用“兒童+公益+音樂”模式,由孩子們自己主持、自己表演節目。參與其中的所有孩子都有所收獲,上臺表演的孩子收獲勇氣、愛心、很多“有價值”的第(di)一次,以(yi)及(ji)愛(ai)心證書;被幫助的孩子獲得善款資助,收(shou)獲希望和信心。
“蒲公英”綻放音樂夢想
“我很喜歡唱歌,平時還教我弟弟學唱歌,長大了我要當一名音樂家。”10歲的(de)曉楠是北京(jing)大興行(xing)知學校五年級的(de)學生,一提起音樂,她眼(yan)睛(jing)里便閃閃發光。
2019年,她和20多名同學第一次站在華麗的舞臺上合唱《天之大》,她用“像做夢一樣”來形容那次演出經歷。曉楠說,2019年,學校成立“蒲公英夢想”合唱(chang)團,每周四定期(qi)上(shang)一(yi)節音樂課,班(ban)里已(yi)經有很多(duo)同學加(jia)入了合唱(chang)團。
11歲的賀思怡從“蒲公英夢想”合唱團成立之初便開始學習音樂,她說自己很喜歡音樂,“每周的合唱團活動都利用我們的課后時間,不會耽誤學習。老師不光教我們唱歌,還會教我們彈鋼琴,課后還會和我們溝通交流,我特別喜歡她”。
在這次音樂會啟動專場演出中,“蒲公英夢想”合唱團演唱了兩首歌,小思怡說這兩首歌是專門為本次演出排練的,而且大家還精心準備了服裝,當天早早起床化妝做造型,“能來演出大家都特別激動!”
同樣感到激動的還有行知學校的校長沈桂香,她說:“在現場聽了孩子們的演唱,我特別感動。希望通過這一次次的表演,能讓每一個孩子進步,希望音樂能成為他們夢想的翅膀。”
行(xing)知學校位于北京大興,是一(yi)所(suo)打工(gong)子弟(di)學校,幾年前獲得萬達幫(bang)扶,從音(yin)(yin)樂課程到優秀的音(yin)(yin)樂老師,從各種樂器(qi)到排練演出,還成立了合唱團,超(chao)過400個孩(hai)子在這里(li)接觸音(yin)(yin)樂,感受音(yin)(yin)樂的美好。
沈桂香說,這為學校的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音樂之窗,幫孩子圓了音樂夢。“這三年來,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和變化,他們學到了此前從沒接觸過的合唱知識和表演技能。孩子們最初參加合唱團多是出于好奇,后來通過持續的學習才真正喜歡上了音樂,開啟了夢想之旅。通過合唱團的訓練,孩子們也培養出了團隊精神,懂得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孩子們未來的路上有音樂陪伴,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很幸福。”
“音樂之帆”乘風遠航
隨后登上舞臺的演出者讓現場觀眾分外驚喜,他就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柴亮。他帶著自己創辦的“音樂之帆”少兒資助項目來到公益音樂會,與來自北京蒲公英中學的“帆兒”們(men)共同演奏了莫扎特的《小夜(ye)曲K525》。
作為慈善音樂人,柴亮曾獲得《時尚先生》評選的“年度公益人物”獎。2009年,柴亮帶頭發起“音樂之帆”項目,希望通過贈予樂器與免費的音樂訓練,來幫助(zhu)貧困家庭的孩(hai)子(zi)遠離孤獨、自卑。
站(zhan)在(zai)孩子們中(zhong)間,柴亮(liang)與大(da)家的(de)動作整齊一致,臉(lian)上始終掛(gua)著滿(man)(man)滿(man)(man)的(de)笑意,仿(fang)佛(fo)自己只是團(tuan)隊中(zhong)的(de)普(pu)通一員。
演出結束后,柴亮說:“每次和‘帆兒’們演出,我都覺得比我自己在臺上演出開心得多,我很享受和孩子們一起交流音樂的過程。”
談到音樂對孩子們的改變,柴亮有感而發:“音樂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美,也讓孩子們更加自信了。看到‘音樂之帆’的孩子們站在臺上演出,總能讓我特別欣慰。音樂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信手拈來的能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希望孩子們更努力地練習,這樣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收獲。”
音樂之帆少兒(er)資助項目
柴亮(liang)與(yu)孩子們一起(qi)登臺演(yan)奏
“小海豚”沖破無聲屏障
音樂的美妙要通過聽覺傳達,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敏銳的聽力,要如何感受旋律和節奏。而公益音樂會啟動專場上就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都患有極重度聽力障礙,卻憑借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組成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一個由佩戴人工耳蝸的聽障兒童組成的合唱團——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
簡單平實的“你行我也行,快快樂樂做好事情”,唱出了他們(men)(men)不(bu)屈服于(yu)命運的樂觀精(jing)神(shen);一首《叫醒(xing)耳(er)朵(duo)》,不(bu)僅叫醒(xing)了他們(men)(men)的音樂夢想,也叫醒(xing)了在場觀眾(zhong)的心。他們(men)(men)稚嫩(nen)而響亮的童音、動(dong)情而專(zhuan)注的演唱,讓在場觀眾(zhong)無不(bu)動(dong)容(rong)。
“小海豚”合唱團里有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姐妹,據她們的姥姥介紹,孩子的父母也是聽障人士,因此給雙胞胎取名“左左”和“右右”,希望她們能做爸爸媽媽的左膀右臂。產檢和出生后檢查都正常的小姐妹,曾給這個特殊的家庭帶來無限希望,卻沒想到孩子們在4歲左右相繼失聰,姥姥直言:“當時就感覺整個家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后來經人介紹,左左和右右來到“小海豚”合唱團,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磨煉吐字發音。沒想到,孩子們通過訓練不僅變得口齒更清晰了,而且還能開口唱歌了,姥姥連說:“我們特別滿足。”
8歲的趙小澤(化名)出生后沒多久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耳聾。她的姥姥回憶說,那時全家人感覺都蒙了,完全不知道怎么辦。“孩子慢慢長大,也變得不愛說話,特別愛哭。當聽說有‘小海豚’合唱團時,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小澤送去,希望她能通過歌唱打開心扉。”小澤姥姥說,現在小澤越(yue)來越(yue)開朗,懂得表(biao)現自(zi)己(ji),前不久還競選成功(gong)當上了班長。
在“小海豚”合唱團里,每個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每個家庭都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也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合唱團成立7年以來,多次在國內外的合唱比賽中獲獎,包括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銀獎、“一帶一路”世界合唱節金獎等。
多年的聲樂學習以及頻繁的國際音樂交流,也在改變著孩子們。合唱團一位家長說:“通過歌唱訓練,孩子說話比以前清楚了,性格也開朗了,跟以前判若兩人。”
演出結束后,“小海豚”合唱團的譚老師特別感謝了萬達:“感謝萬達對我們的支持,這次孩子們能來萬達和大家見面,一個個都非常興奮。也希望通過我們這些孩子的演出能激勵更多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各自領域奮發向上。”
在兒童公益(yi)音(yin)樂會(hui)的舞臺上,每(mei)個孩子(zi)都是(shi)最(zui)耀眼的星星
這個舞臺讓夢想起飛
5年,足(zu)夠讓一(yi)(yi)株小樹苗茁壯挺(ting)拔(ba),也(ye)(ye)足(zu)夠讓一(yi)(yi)個(ge)孩子(zi)超越(yue)自我(wo)。5年來(lai),我(wo)們(men)不僅見證(zheng)了一(yi)(yi)個(ge)個(ge)需要(yao)幫扶(fu)的孩子(zi)在愛心的滋養下茁壯成長,也(ye)(ye)見證(zheng)了眾多(duo)曾經(jing)登上萬達兒童(tong)公益音(yin)樂會舞臺的小朋友走(zou)向遠(yuan)方,去追逐更(geng)大的音(yin)樂夢想。
15歲的張偲偲,參加過第一屆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如今,她就讀于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附中。她說:“我從3歲開始學習鋼琴,音樂已經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參加了第一屆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多參加這樣的音樂藝術活動,也希望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圓滿成功。”
17歲的栗丹石是首屆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的宣傳大使,那一屆音樂會的主題是“展示才藝,圓夢公益”。才藝與公益,在栗丹石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栗丹石的母親孫雨凈看來,公益音樂會對于有才藝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舞臺,它不僅對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大有裨益,而且公益環節更有價值,“一份愛心證書是培養孩子愛心的最好獎勵”。
目前,栗丹石在國外讀高(gao)中,今年申請大學。他的雙簧管演奏(zou)技能,特別是(shi)公益實踐的經歷(li)也被寫進材(cai)料里,給他加(jia)了分。音樂就像(xiang)個好友,陪伴他不斷成長。
參加公益實踐的起點
現在的小朋友(you)不缺才藝,也不缺零用錢(qian)。而難能(neng)可貴的是,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愛(ai)心(xin)和勇氣籌集(ji)善(shan)款,獲得(de)一次公益(yi)實踐。在過去4屆公益(yi)音樂會(hui)中,有(you)不少孩子(zi)留下了自己的愛(ai)心(xin)故(gu)事(shi)。
7歲的(de)(de)彭朵兒為了幫助(zhu)有需要的(de)(de)小朋友,用心地(di)干起(qi)家(jia)(jia)務,踩著小板凳晾衣服,用稚(zhi)嫩的(de)(de)小手刷碗……靠著做(zuo)家(jia)(jia)務,她把愛心公益存錢罐裝得滿滿的(de)(de)。
小朋友自己(ji)賺來的(de)5元錢,要比從(cong)爸爸媽媽那(nei)里直接領(ling)到(dao)的(de)100元更(geng)(geng)有(you)溫(wen)度、更(geng)(geng)有(you)意義。
今年第五屆兒(er)童公益音樂會啟(qi)動報名后(hou),不少成功(gong)報名的家長(chang)和孩子寫下了他們的溫暖小事。
7歲的關美宣,每刷一次碗,就能賺1塊錢,這次她把錢捐給了需要的小朋友。她說:“錢雖然少,但我以后會慢慢攢。”
10歲的彭婉軒(xuan)今年是(shi)第一次報名參(can)加兒童公益(yi)音樂會。她通過做手工折紙掙了5塊(kuai)錢,準備捐給聽障小(xiao)朋友們。
7歲的(de)周(zhou)晟睿給小(xiao)朋友(you)們捐了10塊(kuai)錢(qian),這筆錢(qian),是(shi)他在(zai)家做家務(wu)賺的(de)零花錢(qian)。
初次登臺勇敢秀出自我
從2017年(nian)起,每年(nian)的同一天,全國(guo)所有萬達廣場都(dou)會被成(cheng)百上千孩子的歌聲填滿,連(lian)續12個(ge)小時演出,都(dou)由兒(er)童(tong)參演,兒(er)童(tong)主持。
萬達兒(er)童(tong)公(gong)益音樂會有一大特點:除了接受(shou)任何熱愛公(gong)益的孩子提(ti)前網上報(bao)名以外,也(ye)鼓勵更多的孩子現場(chang)報(bao)名、直接上臺(tai)演出(chu)。
去年兒童公益音樂會當天,石家莊的胡群帶著4歲的女兒胡嘉欣現場報名參加,女兒上臺唱了一首新學的兒歌。孩子開心極了,下臺就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臺下有好多小朋友,明年我還要參加這個活動!”
在眾目睽睽下登(deng)臺表演,對(dui)不少(shao)孩子來說都是(shi)第一(yi)次。對(dui)于(yu)8萬名參演小朋友來說,登(deng)臺本身(shen)就是(shi)一(yi)次巨大的鍛煉(lian)。
在北京樂多港萬達廣場(chang)參演的(de)菲菲小(xiao)朋友(you)原(yuan)本不(bu)敢登(deng)臺,但(dan)看(kan)了(le)一上(shang)午小(xiao)朋友(you)的(de)演出后(hou),她(ta)終于鼓起勇氣站(zhan)上(shang)舞臺演唱了(le)一首歌,還收(shou)獲了(le)大小(xiao)朋友(you)們的(de)熱(re)烈掌聲。
和菲菲一樣怯場的小朋友不少,但很多孩子最終戰勝了怯懦,勇敢地炫出了自我。“我女兒有點膽小,上臺表演之前緊張得不行。但是表演結束后她說,‘媽媽,我下次還要來’!”現場一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媽媽驕傲地說,“在我看來,女兒登臺就是成功,能參與就是收獲。”
這樣的(de)成長故事,在每年(nian)的(de)萬達(da)兒童公益音(yin)樂會舞(wu)臺(tai)(tai)上都在發生(sheng)。去年(nian),東莞一位8歲(sui)的(de)小朋友很害羞(xiu),上臺(tai)(tai)前還哭了起來。但在廣(guang)場排練(lian)之后(hou),他和小伙伴們最終出色(se)地(di)演繹了《我(wo)愛你中國》。
對(dui)于(yu)不少孩子(zi)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登上大舞臺。但只要登臺了,每個孩子(zi)就都是最耀眼的星星。
兒(er)童(tong)公益音樂會,是一個愛(ai)與成長(chang)(chang)的(de)雙向(xiang)平臺(tai)。孩子們能(neng)憑借自己的(de)勞動和智慧籌集善款,并從(cong)中獲(huo)得一次(ci)鍛煉(lian)機(ji)會,參與一次(ci)公益實踐,最終收獲(huo)一次(ci)成長(chang)(chang)。
正如連續兩年帶孩子參加活動的成都王先生所說:“明面看起來是我們捐款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實際上這個活動本身也在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知道怎么去愛別人。”
公益音樂會影響持續提升
萬達兒童公益(yi)音(yin)樂(le)會的(de)理念越(yue)來越(yue)受到(dao)社會認可。第(di)一屆190座(zuo)萬達廣場(chang),超(chao)過(guo)(guo)2.4萬名兒童參與(yu)(yu);第(di)二屆249座(zuo)萬達廣場(chang),3.6萬名兒童參與(yu)(yu);第(di)三屆290座(zuo)萬達廣場(chang),參與(yu)(yu)人數超(chao)過(guo)(guo)4萬;第(di)四屆330座(zuo)萬達廣場(chang),超(chao)過(guo)(guo)5萬個(ge)孩子參與(yu)(yu),表演節(jie)目超(chao)過(guo)(guo)9600個(ge)。4年來,萬達兒童公益(yi)音(yin)樂(le)會已累計募(mu)集善款400萬。
伴隨萬達廣場覆蓋城市(shi)數量的不(bu)斷增加和活動(dong)影響力的持(chi)續提升(sheng),萬達兒童公(gong)益(yi)音(yin)樂會已成為(wei)目前(qian)規模最大的兒童音(yin)樂公(gong)益(yi)活動(dong)。
在中華慈善總會籌募部部長劉芳看來,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可以說是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踐行社會責任、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優秀案例。從形式上來看,音樂會“寓教于樂、寓善于樂”,不僅為孩子們(men)搭(da)建(jian)了免費、便捷(jie)參與的才藝小(xiao)舞臺,而且(qie)還提(ti)供了參與慈善的人生大(da)舞臺。
“這場音樂會處處閃耀著孩子們純真的愛心,有的孩子邁出人生慈善捐贈的第一步;受到幫助的孩子們又通過天籟之音展示了追逐夢想的勇氣。”劉芳說。
在各(ge)地萬達廣場(chang)搭(da)起的近400個公益(yi)舞(wu)臺(tai)上,孩子們表演了獨奏、朗誦、吉他彈唱、舞(wu)蹈(dao)等各(ge)類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