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國為何能做到減貧貢獻全球第一?
發(fa)布時間:2019-10-17
“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1988年,習近平同志來到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數年脫貧實踐探索后,習近平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出了“弱鳥先飛”“因地制宜”“扶貧先扶志”等極富創見的扶貧思想。
經過30年不懈奮斗,昔日“老、少、邊、島、貧”的寧德地區實現“先飛”:2018年農民人均年收入(ru)從30年前的(de)(de)不(bu)足160元(yuan)增加到16147元(yuan),提高了(le)百倍(bei)!這是中國脫貧樣本中的(de)(de)一個典型。
1978年末,我國(guo)農村貧(pin)困人(ren)口(kou)(kou)7.7億人(ren),農村貧(pin)困發(fa)生率高達97.5%。改革(ge)開放以來(lai),我國(guo)貧(pin)困人(ren)口(kou)(kou)大幅減(jian)少。2013-2018年,我國(guo)農村貧(pin)困人(ren)口(kou)(kou)累計(ji)減(jian)少8000多萬人(ren),每年減(jian)貧(pin)人(ren)數都保(bao)持在1200萬以上,貧(pin)困發(fa)生率從10.2%下降(jiang)到1.7%。832個貧(pin)困縣,已脫貧(pin)摘帽436個。
“中國減貧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shi)禮(li)評價。
一個在1949年“一窮二白”、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國家,何以實現減貧(pin)貢獻全球第一?
舉國體制造藍圖
——不可替代的制度優勢
“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習近(jin)平總(zong)書(shu)記的話語擲地有聲,言猶在(zai)耳(er)。
199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啟壯麗征程,福建與寧夏結成幫扶對子。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提議將不宜生存地方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建設新家園“閩寧村”。
23年彈指一揮間。閩寧村從無到有,從貧到富,逐漸發展成為常住人口達6.6萬人的閩寧鎮。成片的葡萄園、紅樹莓園、光伏大棚……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
“閩寧模式”這把金鑰匙,打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之門,更打開了扶貧工作的新思路:閩寧協作、蘇黔情深、粵桂“來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為做(zuo)好扶貧這(zhe)件大事,中(zhong)國還(huan)集中(zhong)了(le)哪些(xie)力量?
黨的(de)十(shi)八大以來(lai),中央和(he)國家機(ji)關各(ge)部門(men)先后選派掛職干部和(he)駐村第(di)一書記1727名,投(tou)入(ru)和(he)引進幫扶資金(jin)713.7億(yi)元……
自2015年“萬企幫萬村”活動(dong)開展以來,已有5.54萬個民營企(qi)業參與(yu)幫扶(fu),幫扶(fu)貧困人口數達755.98萬人……
財政部數據表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財政建立“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支持(chi)貧(pin)(pin)困地區農業(ye)(ye)、鄉鎮企業(ye)(ye)、基礎(chu)設(she)施(shi)等事業(ye)(ye)的發展;2001年(nian)(nian)(nian)至2010年(nian)(nian)(nian),中央(yang)財(cai)政(zheng)(zheng)累計(ji)安排財(cai)政(zheng)(zheng)扶(fu)貧(pin)(pin)資金1440多億元,年(nian)(nian)(nian)均增長9.4%;2019年(nian)(nian)(nian)中央(yang)財(cai)政(zheng)(zheng)補助地方專項扶(fu)貧(pin)(pin)資金1260.95億元已全部下達,比2018年(nian)(nian)(nian)增長18.85%,連續(xu)四年(nian)(nian)(nian)保持(chi)每年(nian)(nian)(nian)200億元增量(liang)。
“好鋼還需用在刀刃上。”優化配置全國資源干好扶貧這件大事,更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嚴密的制度性安排: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層層立下軍令狀,級級傳導壓力,建立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為脫貧(pin)攻堅提供了堅強的政治(zhi)保障。
經過70年的接續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我國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de)大(da)扶貧格局,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zui)大(da)、持續(xu)時(shi)間最(zui)長、惠及人口最(zui)多的(de)減貧進(jin)程。
“中國共產黨,瓦吉瓦(好極了)!習近平總書記,卡莎莎(謝謝)!”四川(chuan)大涼山70歲的彝族(zu)老人吉(ji)木子(zi)洛住上了(le)新(xin)房子(zi)。這句彝語表達(da)了(le)她和(he)村民對黨和(he)國家發自內心的感(gan)激。
中國扶貧為什么行?“我們有一個舉國體制,這是任何國家都學不來的。”四川省社會科(ke)學院副院長郭(guo)曉鳴(ming)如是說。
全國各地齊落針
——因地制宜的地方實踐
“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明了精準扶(fu)貧的落子(zi)方(fang)向。
“脫貧,關鍵是要有產業。有了產業就有就業,有了就業就有增收。”河北省灤平縣于營村第一(yi)書(shu)記(ji)、人民(min)日報社評論部編輯呂曉勛認為(wei),產業是習(xi)近(jin)平總書(shu)記(ji)口中因地制宜的突破口之一(yi)。
灤平縣是人民日報社的對口幫扶縣。呂曉勛掛職的于營村,轄區內85%以上為山坡地,資源匱乏,交通閉塞。在這座有900余人的村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近1/3,村民長期以來“靠天吃飯”。
尺(chi)有(you)(you)所短(duan),寸(cun)有(you)(you)所長。于營(ying)村(cun)雖山多(duo)坡陡,但光照充足(zu)。2017年(nian),由人民日報(bao)社穿針引線,一個60兆瓦(wa)的(de)林(lin)光互(hu)補光伏(fu)扶貧(pin)發電項(xiang)目(mu)(mu)在這里落地。目(mu)(mu)前全村(cun)累計已(yi)有(you)(you)200多(duo)人次(ci)在光伏(fu)項(xiang)目(mu)(mu)務工,人均每天(tian)可收入150到200元。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媒體平臺調研時,與身在于營村的呂曉勛進行了連線交流。“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總書(shu)記的囑咐被(bei)呂(lv)曉(xiao)勛視為(wei)因(yin)村(cun)制宜(yi)的基本功(gong)。
駐村一年多來,呂曉勛挨家挨戶走訪,繪制了“于營村引導圖”,制(zhi)作了(le)各(ge)戶(hu)信息表(biao),摸清了(le)每一戶(hu)村(cun)民的(de)情況和想法。如今(jin),他代步用(yong)的(de)電動車行程已超2000公里,相當(dang)于從北京到灤平(ping)六(liu)個來回(hui)。
落實發展光伏產業之外,呂曉勛詳細研究了村里的地形、土壤等條件,組織村民種植了秋葵,發展了小果園、小花園、小藥園等“小產業”,實現了 “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目前(qian)于營村僅剩1戶2人未脫(tuo)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nian)的36.11%降(jiang)至0.22%。
于營(ying)村村民和收購秋葵的(de)超市工(gong)作(zuo)人員(yuan)。霍騰(teng)達(da)攝(she)
在大涼山扶(fu)貧的張凌(ling)也一心盤算著如何(he)因地制宜(yi)幫村(cun)民(min)增(zeng)收。
大涼山是全國深(shen)度貧困地(di)區,地(di)處大涼山腹地(di)的(de)昭覺(jue)縣三河村,是典型的(de)彝族聚(ju)居貧困村。
今年是張凌任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五年。他和其他村干部摸索出一套“短期+中期+長期”的(de)特色產業模式:種植(zhi)馬鈴薯(shu)、花椒(jiao)、核桃(tao),養殖西門塔(ta)爾牛(niu)、烏金豬、蜜蜂,大(da)力發展鄉村(cun)旅游。以花椒(jiao)種植(zhi)為例,貧(pin)困戶(hu)(hu)戶(hu)(hu)均種植(zhi)達3畝(mu)以上,預計3年后(hou)見效益,每戶(hu)(hu)年均增收15000元以上。
三河村(cun)的一(yi)處養蜂基地。黃鈺攝
此外,為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三河村根據村情實際、群眾意愿,于2018年將全村151戶貧困戶納入易地搬遷項目。今年2月,距習近平總書記慰問三河村群眾整一年,29戶村民從低矮的夯土房搬進了明亮的新房。有活干有錢賺,村民吉好也求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三河(he)村(cun)的一處易地(di)扶貧(pin)安置點。趙艷紅攝
“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只有開對藥方,才能拔掉窮根。貴州大數據扶貧,青海拉面扶貧……因地制宜的扶貧智慧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在全國各地傳承實踐,恰是脫貧攻堅戰役“怎么扶”的精彩注解。
“在因地制宜方面,中國可以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的模范。”聯合國開(kai)發計劃署駐華副代(dai)表戴(dai)文德評價。
社會力量添顏色
——匯聚一處的各方能量
“人心齊,泰山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
夏末秋初(chu),貴州(zhou)丹(dan)(dan)寨(zhai),上千畝經過(guo)精(jing)心打理的(de)扶(fu)貧(pin)茶(cha)園(yuan)在陽光下煥發勃勃生機。陳敏、張曉龍(long)、馬布里……茶(cha)園(yuan)小(xiao)(xiao)徑兩旁佇立的(de)名牌,格(ge)外引人注目:貴州(zhou)省(sheng)政協原副主(zhu)席、貴州(zhou)省(sheng)慈善總會(hui)會(hui)長(chang),《甄嬛傳(chuan)》里太醫溫實初(chu)的(de)扮演者,國際籃(lan)球明星……他(ta)們來自(zi)全球各(ge)地,卻(que)有一個(ge)共(gong)同(tong)的(de)身份——丹(dan)(dan)寨(zhai)萬達(da)小(xiao)(xiao)鎮(zhen)輪值(zhi)鎮(zhen)長(chang),為同(tong)一個(ge)目標匯聚——扶(fu)貧(pin)。
丹寨扶貧茶(cha)園。趙艷紅攝
這還要從一次(ci)牽(qian)手說起。2014年萬(wan)達(da)集(ji)團(tuan)與丹寨(zhai)縣(xian)政府簽訂(ding)包縣(xian)扶貧協議,先后(hou)捐(juan)資21億元(yuan),通過長、中(zhong)、短期結(jie)合的方式對丹寨(zhai)全面幫扶,其中(zhong)3億元(yuan)建(jian)設職業技術(shu)學院(yuan)、13億元(yuan)建(jian)設丹寨(zhai)萬(wan)達(da)小鎮、5億元(yuan)設立產(chan)業扶貧基金。
自2017年(nian)7月3日開業,僅用半年(nian),丹寨萬達(da)小鎮就(jiu)被評(ping)為國家4A級景區。除大量(liang)投(tou)入資金,萬達(da)還引進了市場化的管理(li)制(zhi)度(du)和服務(wu)理(li)念。每晚10點左右,管理(li)人員都(dou)(dou)會到小鎮的商鋪記錄日常營業情(qing)況。店鋪招牌怎么擺(bai)放合適,商品(pin)陳(chen)列有(you)什(shen)么問題,如何尋找(zhao)優質的進貨(huo)渠道(dao)……都(dou)(dou)是萬達(da)教給丹寨人的致富經。
萬達以小鎮(zhen)為支點,不斷撬(qiao)動全國乃至全球力量助力扶貧(pin)事業。如今小鎮(zhen)已迎來了90余任輪值鎮(zhen)長,他們接(jie)(jie)力用獨特的理念(nian)和(he)資(zi)源(yuan)為小鎮(zhen)賦能(neng)。攝(she)影展(zhan)、能(neng)工(gong)巧匠(jiang)選拔大賽、長桌宴、扶貧(pin)論壇等主題活動接(jie)(jie)連落地(di)小鎮(zhen)。每一位到丹(dan)寨(zhai)的游客,都成(cheng)為參與(yu)扶貧(pin)的一分子。
“丹寨居然還會堵車!”從廣東打工回鄉的羅祖坤沒想到深山里的窮苗寨會變成游客超千萬的網紅小鎮,“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4年(nian)多來(lai),萬達(da)與丹寨人共同(tong)努力(li),創造稅收2.7億元(yuan),每年(nian)拉動丹寨縣GDP增長1.2個百分點。全縣5.65萬貧困(kun)人口實現脫貧,貧困(kun)發生(sheng)率下(xia)降(jiang)到(dao)1.63%,提前兩年(nian)實現脫貧。
“萬達在丹寨上傾注的心血是任何一個其他項目不可比擬的。”丹寨小鎮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永東說,“丹寨幫扶項目在萬達總部享受特權,全天24小時可隨時向集團領導匯報情況,任何有關丹寨的事項都可以上總辦會討論,其他項目沒這種優待。”
2019年國(guo)慶節,萬達小鎮(zhen)街頭人潮涌動。李(li)隆勇攝
“萬達幫扶丹寨探索了系統幫扶、可持續脫貧、旅游產業扶貧、企業政府合力脫貧的新路子。”貴州省委(wei)副書(shu)記、省長諶(chen)貽琴(qin)評(ping)價。
“萬達包縣幫扶是社會扶貧的重要創新。”國(guo)務院扶貧(pin)辦(ban)主任劉(liu)永(yong)富(fu)希望更多民(min)營企業參與到脫貧(pin)攻(gong)堅中來。
今年1月,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公示了2018年企業精準扶貧案例名單,包括“企業扶貧50佳案例”和30例“企業扶貧分領域案例”。
貴州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督察專員彭錦斌介紹,“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扶貧精神不僅體現在企業扶貧上,今年以來,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青島、寧波、蘇州、深圳等地紛紛“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真金白銀”幫扶貴州。截至7月,幫扶各方共召(zhao)開市以上高(gao)層聯席會11次(ci),開展互(hu)訪交流300人次(ci);計劃投(tou)入財政(zheng)援助資金27.09億元;選派援黔干部215名(ming)(ming)、專(zhuan)業技術人員(yuan)1330名(ming)(ming)……
“人心齊,泰山移”的奇跡不僅發生在貴州。在內蒙古有北京16區的“結對子”幫扶(fu);在(zai)(zai)四川有(you)中(zhong)央組織部(bu)、中(zhong)央紀委(wei)等國家機(ji)關(guan)的(de)定點(dian)幫扶(fu);在(zai)(zai)云南有(you)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xiao)的(de)定點(dian)幫扶(fu)……
工匠精神繡奇跡
——扶貧背后的“繡花”大軍
“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用“繡花”作喻(yu),生動詮釋了精準(zhun)扶貧、精準(zhun)脫貧的重點和難點。
下好“繡花功”,離不開“繡花匠”。2017年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扶(fu)貧(pin)開(kai)發(fa)局社會扶(fu)貧(pin)科吳賢順接(jie)到緊急任務,負(fu)責編制涼山州深(shen)度貧(pin)困地區(qu)扶(fu)貧(pin)規劃。11個深(shen)度貧(pin)困縣都要制作獨立(li)的扶(fu)貧(pin)數據表,匯總的表格(ge)有8000多(duo)行(xing),打(da)印出來足有40米長。
“表格變成了球形,電腦看起來像是地球儀。”吳(wu)賢(xian)順驚慌地發現電腦屏幕變了!原來,連續(xu)一個(ge)月日以繼夜的鏖戰,讓(rang)吳(wu)賢(xian)順眼(yan)花(hua)了。但任務還沒(mei)完成,困了,只能洗把(ba)臉再繼續(xu),能睡的時候卻因長(chang)期過度緊張要靠安眠藥助眠……經(jing)過一個(ge)多(duo)月前后(hou)30版的修改,扶(fu)貧規劃終于定稿。
如果說吳賢順是打突擊戰,到涼山州喜德縣桌古村扶貧的四川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虞洪,打的則是持久戰。從村里幼兒園的愛心午餐,到大學生的獎學金資助,從村口排水溝的翻修到扶貧產業的選擇,他每天都在想辦法解決各種問題:“愛心午餐誰來幫廚?大學生獎學金評選怎么評?公共廁所的糞坑怎么挖……”
“群眾事,無小事。”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持久戰,虞洪已記不清錯過了家里多少大事小情。有一天,虞洪突然接到電話,“孩子不見了!”妻子泣不成聲。從桌古村回成都最快也要5個小時,他強裝鎮定讓妻子報警、調監控。“當時我眼淚就下來了,但不敢哭出聲。”萬幸后來發現孩子(zi)是被鄰居帶(dai)出去玩了。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當年,習近平同志三進下黨,九到壽寧,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目前在崗的第一書記20.6萬人、駐村干部70萬人,加上197.4萬鄉鎮扶貧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為有(you)犧(xi)牲多(duo)壯志,敢教日月(yue)換新天。770多(duo)名干(gan)部犧(xi)牲在了(le)扶貧崗位上,用(yong)生命與付出(chu)鋪就百姓致富路。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默默奉獻的年輕黨員干部,他們可能原本在省會城市工作,在各自崗位上正嶄露頭角,卻選擇了搬到貧窮、偏遠村莊,目標就是幫助貧困村民脫貧。”美(mei)國庫恩基金(jin)會主席(xi)、中國改(gai)革友誼獎章獲得(de)者羅伯特·庫恩如(ru)是評價。
大批幫扶(fu)干部的進駐,不(bu)光帶(dai)給農村(cun)資(zi)金、技術、產業資(zi)源和信(xin)息平(ping)臺,還極大增強了貧(pin)困群眾的信(xin)心(xin)與斗(dou)志,明(ming)顯增強了農村(cun)基層黨組(zu)織(zhi)凝聚力和戰(zhan)斗(dou)力,提高(gao)了農村(cun)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ping)。
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蘇慶亮到黃文秀,70年來,一代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下足攻堅“繡花功”,針針入孔,絲絲入扣,不跳一針,不漏一線,織就脫貧“幸福花”。
70年來(lai),從(cong)救濟式扶貧(pin)到開發式扶貧(pin),再到確立精準扶貧(pin)精準脫貧(pin)基(ji)本方略(lve),我們開辟了(le)中國(guo)特色減(jian)貧(pin)道路(lu),為全(quan)球貧(pin)困(kun)治理(li)貢獻了(le)中國(guo)智慧,抒寫出人類反貧(pin)困(kun)的壯(zhuang)麗(li)篇章。
時光的(de)(de)(de)列車,停駐在(zai)又一(yi)個10月的(de)(de)(de)站臺。預(yu)計到(dao)今年底,全(quan)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de)(de)(de)貧困(kun)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de)(de)(de)貧困(kun)縣(xian)將實現摘帽(mao)。
再經過一年的(de)(de)(de)努力,中國的(de)(de)(de)絕對貧困(kun)問題將(jiang)(jiang)得到歷史(shi)(shi)性解決。這(zhe)將(jiang)(jiang)是彪炳史(shi)(shi)冊(ce)的(de)(de)(de)豐功偉績,在人類文明發展史(shi)(shi)上必將(jiang)(jiang)寫下(xia)不可磨滅的(de)(de)(de)印跡(ji)!
我(wo)們(men)為此信(xin)心滿滿!我(wo)們(men)為此倍感(gan)自豪!
上(shang)一篇: 【環球時報】中國丹寨走向世界舞臺
下一(yi)篇: 【央視新聞周刊】丹寨媽媽:和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