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開眼界才能開思路
發布時間:2018-07-19 作(zuo)者:蔡闖
“我喜歡足球,它是我最好的朋友。”貴州省丹寨縣第二中學的學生莫秋說,“我是多么渴望走出大山,去一睹外面世界的精彩。”他沒有想(xiang)到,這(zhe)個夢(meng)想(xiang)實現得(de)這(zhe)么快。在俄羅斯世界杯(bei)上,來自中(zhong)國(guo)貴(gui)州(zhou)丹寨縣的6位少年護送國(guo)際足聯(lian)會旗(qi)踏上賽場(chang)草坪,成為歷史上首批擔任(ren)世界杯(bei)護旗(qi)手的中(zhong)國(guo)少年。莫秋就是他們之中(zhong)的一員。
莫秋和小伙伴們是幸運的。作為以苗族、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位于貴州東南部山區的丹寨縣總人口17萬余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起,萬達集團走進丹寨,開始探索“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de)創新(xin)扶貧模式(shi)。據新(xin)華社(she)報道,今年以來,以旅游業為帶(dai)動,丹(dan)寨(zhai)20多個(ge)產業全面發展,全縣旅游綜合(he)收入達24.3億元,比上年增長(chang)超(chao)過(guo)4倍(bei)。直接和(he)間接帶(dai)動2375戶(hu)貧困戶(hu),戶(hu)均增收2000多元。
讓貧(pin)(pin)困地區的(de)青(qing)少(shao)年(nian)出(chu)現(xian)在世(shi)界杯舞臺上(shang)(shang),對精(jing)準扶(fu)貧(pin)(pin)有意(yi)義嗎(ma)?回答是(shi)肯(ken)定的(de)。有人(ren)說,此(ci)舉改變(bian)了(le)這(zhe)(zhe)6位少(shao)年(nian)的(de)人(ren)生。其實,它還可(ke)(ke)能(neng)改變(bian)6個(ge)家庭、6個(ge)班(ban)級甚至更多貧(pin)(pin)困地區孩子的(de)未(wei)來(lai)。事實上(shang)(shang),整個(ge)社(she)會都在這(zhe)(zhe)樣(yang)努力:讓更多貧(pin)(pin)困地區的(de)群眾走(zou)出(chu)去(qu),看看外面的(de)世(shi)界。即使(shi)只是(shi)看看,也能(neng)告訴(su)孩子們,只要(yao)努力,境遇可(ke)(ke)以(yi)改變(bian),夢想(xiang)終會實現(xian)。這(zhe)(zhe)個(ge)意(yi)識,在扶(fu)貧(pin)(pin)攻堅中尤為可(ke)(ke)貴。
眼界決定思路,格局影響結局。在扶貧攻堅過程中,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改變“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意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是第一位的,甚至比投入資金更為重要。只有視野開闊、目標明確,才能有效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讓廣(guang)大(da)干部群眾自覺地、全身心地投(tou)入(ru)到扶貧攻堅(jian)之中去。
據統(tong)計,截至(zhi)2017年年底,中(zhong)央企(qi)業(ye)(ye)(ye)結(jie)對幫(bang)扶國家扶貧開發工作(zuo)重(zhong)點(dian)縣(xian)246個,約占(zhan)國家級貧困縣(xian)總數的42%。中(zhong)央企(qi)業(ye)(ye)(ye)貧困地(di)區(qu)產業(ye)(ye)(ye)投資基金吸(xi)引了所有中(zhong)央企(qi)業(ye)(ye)(ye)參與,規模不斷擴大,并吸(xi)引社會資本超過1000億元,基金投資范圍覆蓋(gai)全(quan)部14個集中(zhong)連片特困地(di)區(qu)。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資金的背后,是國內、國際知名企業與貧困地區的直接對話,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優秀人才、溝通渠道以及各種優質資源的聚集與整合,對于帶動貧困地區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意義重大。幫扶過程中,很多企業給貧困地區辦起了學校、幼兒園、養老院、圖書館,強化了網絡建設,更多群眾開始讀書、上網、規劃自己的未來。仍以丹寨為例,眾多企業家、藝術家、知名人士的到來迅速讓這里成為“網紅小鎮”,環境變了(le),群(qun)眾精神(shen)面貌也變了(le)。在(zai)貴州省扶(fu)貧(pin)開(kai)發工(gong)作成效(xiao)考核中,丹寨縣(xian)群(qun)眾滿意度(du)排在(zai)全(quan)省第一位。以企業(ye)為介(jie)質,讓更多的(de)人(ren)走(zou)進貧(pin)困地區旅游、工(gong)作、生活,讓更多的(de)貧(pin)困人(ren)口開(kai)眼界、增信(xin)心,甚至走(zou)出大山,實現(xian)夢想,無疑是結對幫扶(fu)的(de)良好(hao)開(kai)端。眼界寬了(le)、思路活了(le)、辦法多了(le),效(xiao)果才能是實打實的(de)。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貧困人口還有約300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居住在艱苦邊遠山區,處于深度貧困狀態,屬于脫貧攻堅“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由此,全黨、全社會堅定信心格外重要,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同樣重要。“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脫(tuo)貧攻堅是(shi)(shi)第一(yi)民生工程,是(shi)(shi)我(wo)們(men)黨(dang)的重要(yao)使命,確(que)定(ding)目(mu)標,堅持不懈,一(yi)茬接(jie)著一(yi)茬干,一(yi)棒接(jie)著一(yi)棒跑,這個(ge)目(mu)標就一(yi)定(ding)會實現。
上一篇: 【新華社】世界杯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
下一(yi)篇: 【南方周末】包縣扶貧:企業精準扶貧的丹寨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