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補上“短板”:中國電影工業現代化進程加速
發(fa)布時間(jian):2018-05-02 作者(zhe):史競(jing)男、蘇(su)萬明
中(zhong)國(guo)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市(shi)場已(yi)成為全(quan)球(qiu)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市(shi)場增長的(de)主引擎。國(guo)家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局數據(ju)顯示,今年一季度中(zhong)國(guo)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票房高達202.17億元,刷新世界(jie)紀錄。然而正向世界(jie)第一大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市(shi)場邁進的(de)中(zhong)國(guo),電(dian)(dian)影(ying)(ying)(ying)工業化水(shui)平仍處(chu)于初級階(jie)段。
業界普遍認為,提升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已經“箭在弦上”。未來,“工業化”將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詞。
跟粗放式“小作坊”說再見
電影是熔鑄創作者獨特思維與審美創造的藝術作品,也是高工業規格、高技術支撐的藝術產品。反觀當下,很多國產電影的“技術含量”依然有限。有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不少劇組還延續著“作坊式”做法,招來一堆親戚朋(peng)友(you)就能(neng)組(zu)成劇組(zu)。
“這種相對偏粗放的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的精細化生產。工業化通俗講就是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通過引入各行各業的專家型人才,建成一條運轉平穩的流水線,進而帶動影片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提升。”清華(hua)大學(xue)教授、中國文藝評(ping)論(lun)家協會副主席(xi)尹鴻說。
導演尹(yin)力認為,過(guo)去中國電影強調(diao)教化(hua)和藝術功能,對于(yu)電影的(de)工業(ye)性(xing)(xing)、商業(ye)性(xing)(xing)、科技性(xing)(xing)沒有充分重視。中國電影產業(ye)化(hua)改革走過(guo)10多年,電影工業(ye)化(hua)路途(tu)依(yi)然遙遠,總(zong)體來(lai)看,還(huan)處在模仿、借(jie)鑒、學習的(de)過(guo)程中。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說:“中國有2000多家公司都可以出品電影,500多家公司還可以連續出品電影,說明很多公司制作電影還是最初期的手工作坊階段。”
在張宏看來,完(wan)整的電(dian)影產(chan)業鏈包括研發(fa)、融資、制片、宣傳(chuan)、發(fa)行(xing)、版權交易、衍生(sheng)產(chan)品(pin)開發(fa)等,電(dian)影工(gong)種(zhong)包括服、化(hua)、道、攝(she)、錄(lu)、美(mei)、編、導、演(yan)等,而目前這些(xie)環節的標準(zhun)化(hua)程度不高。
此外,高科技影棚建設、先進拍攝設備的使用、數字化后期制作都成了中國電影的“短板”,以(yi)至于(yu)很多(duo)中國影片的后期不得不拿到好萊塢,甚至韓國、日本制(zhi)作(zuo)。
電影工(gong)業(ye)(ye)(ye)的粗放以及(ji)技術(shu)的滯(zhi)后嚴(yan)重制約了(le)電影產業(ye)(ye)(ye)未來發(fa)展格(ge)局。加速中國(guo)電影工(gong)業(ye)(ye)(ye)的現(xian)代化進程,已成為業(ye)(ye)(ye)界共(gong)識。
助力中國電影邁入重工業化時代
日前在山東青島舉行(xing)的第16屆全國(guo)院線國(guo)產影(ying)片推介會上(shang),出(chu)現(xian)了此前中國(guo)電影(ying)市場(chang)極少出(chu)現(xian)的新(xin)類型——以《流浪地球(qiu)》為代表的國(guo)產科幻電影(ying),引發廣(guang)泛關注(zhu)。
一直以(yi)來,科幻電影(ying)都是衡量(liang)電影(ying)工業成熟(shu)度(du)的(de)重(zhong)要(yao)(yao)類型。專家透露,一部成功的(de)科幻電影(ying),需要(yao)(yao)一套跨度(du)極大的(de)制作流程支持,同時(shi)對拍攝場地、特效、后期制作都提(ti)出極高要(yao)(yao)求。
即將于今年暑期檔上映的《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拍攝地位于青島東方影都。導演郭帆說:“為呈現出宏大的太空世界,拍出屬于中國自己的硬科幻電影,我們在東方影都歷經15個月的設計、繪制、規劃和搭建工作,拍攝道具超過了1萬件。”
據介紹,作為(wei)中國首個(ge)為(wei)全球電影(ying)制(zhi)(zhi)片人(ren)提供全方(fang)位(wei)制(zhi)(zhi)作服務的(de)影(ying)視(shi)(shi)制(zhi)(zhi)作基地,東方(fang)影(ying)都(dou)占地166公頃,一期(qi)竣工(gong)(gong)30個(ge)攝(she)影(ying)棚(peng),二期(qi)在建10個(ge)攝(she)影(ying)棚(peng),包(bao)括世界(jie)(jie)最大1萬(wan)平方(fang)米的(de)攝(she)影(ying)棚(peng)、世界(jie)(jie)唯一室(shi)內外合一的(de)水下攝(she)影(ying)棚(peng)、影(ying)視(shi)(shi)服裝(zhuang)道具加工(gong)(gong)廠及世界(jie)(jie)先進的(de)影(ying)視(shi)(shi)后期(qi)制(zhi)(zhi)作工(gong)(gong)廠等(deng)。
“按照電影工業體系要求,聚集全球影視行業資源,通過一站式影視攝制服務,打造更規范的電影工業化流程。同時,用極具競爭力的補貼政策,降低拍攝制作成本,幫助創作者更好地進行創作。”東方(fang)影(ying)都管理公司總(zong)裁(cai)兼影(ying)視(shi)產(chan)業園總(zong)裁(cai)孫恒勤表示,希望助力(li)中(zhong)(zhong)國電影(ying)邁(mai)入工業化(hua)時代,推動中(zhong)(zhong)國電影(ying)走向世界。
電影工業化要營建全產業生態鏈
近年來,中(zhong)(zhong)國影院和銀幕(mu)數(shu)(shu)保持較(jiao)高(gao)增速,院線規模不(bu)斷壯大。據國家(jia)電(dian)影局發布的數(shu)(shu)據顯示(shi),截至(zhi)今(jin)年3月底,中(zhong)(zhong)國內地影院9965家(jia),銀幕(mu)總數(shu)(shu)達到54165塊,位居世界第一。同(tong)時,影院市(shi)(shi)場更(geng)(geng)加規范、布局更(geng)(geng)加均衡、形態(tai)更(geng)(geng)加多樣,中(zhong)(zhong)國電(dian)影市(shi)(shi)場呈(cheng)現良(liang)性(xing)發展態(tai)勢。
專家認為,只有與先進的(de)工業和技術能力(li)相匹配,才能推動(dong)中國(guo)從電(dian)影(ying)大國(guo)發展成為電(dian)影(ying)強國(guo)。
中(zhong)國廣(guang)播電(dian)影(ying)電(dian)視社會組織聯(lian)合會副(fu)會長(chang)張(zhang)丕民建議,要大力(li)提(ti)(ti)升(sheng)(sheng)中(zhong)國電(dian)影(ying)工業(ye)化水(shui)平和市場(chang)(chang)運營能力(li)。通過透明、高(gao)效的影(ying)視工業(ye)流程進(jin)(jin)行(xing)加工生產,通過健康(kang)規范的影(ying)視市場(chang)(chang)體系進(jin)(jin)行(xing)資源配(pei)置,從而(er)促進(jin)(jin)供給側改革,優化產量規模(mo),提(ti)(ti)升(sheng)(sheng)經濟效益。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與迪士尼、環球等影視娛樂綜合體相比,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中后端開發還缺乏“長尾效應”。
對(dui)此,曾在美國(guo)拍攝《唐人(ren)街探案(an)2》的導(dao)演陳(chen)思誠(cheng)頗有感(gan)觸。他認為,美國(guo)電影(ying)市(shi)場(chang)是全球市(shi)場(chang),票(piao)房(fang)收入(ru)在電影(ying)產(chan)業總收入(ru)中只(zhi)占一(yi)小部(bu)分。中國(guo)電影(ying)人(ren)應該思考,如何利(li)用電影(ying)IP價值(zhi),做好更大外延的內容,那是真正的藍海。
“隨著票房天花板離我們越來越近,下一步應該考慮如何利用電影的工業化,讓電影產業更加蓬勃發展。”陳思誠說。
“電影工業化最終是要營建一個全產業生態鏈。”尹鴻表示,“一流的技術平臺,完善的產業鏈條,專業的制作流程,國際化的服務水平,這四方面平衡發展,中國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東方好萊塢。”
上(shang)一篇:
【新京報】青島東方影都 全鏈“
智造”
助力電影工業崛起
下一(yi)篇: 【人民日報】以工業化助力影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