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評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發布時間(jian):2014-12-01 作者:毛木子
日前,萬達集團與貴州省丹寨縣簽訂了扶貧協議,確定丹寨的扶貧模式是“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de)創新(xin)(xin)模式。那么問題(ti)來了,這種(zhong)創新(xin)(xin)模式到底(di)和以(yi)往企業的(de)扶貧、慈善行為有(you)何不(bu)同之(zhi)處?
此次萬達集團確定丹寨的扶貧(pin)(pin)模式既不是(shi)(shi)簡單(dan)捐款,也不是(shi)(shi)單(dan)純投資建廠,而是(shi)(shi)注重長期與短期結(jie)(jie)合(he)(he)、產業(ye)與教育結(jie)(jie)合(he)(he)、提高人均收入與整體脫(tuo)貧(pin)(pin)相結(jie)(jie)合(he)(he)。
具(ju)體來(lai)說,萬達將在(zai)丹(dan)(dan)寨(zhai)投資建設一(yi)座規模5000人職(zhi)業(ye)技術(shu)(shu)(shu)學院,為丹(dan)(dan)寨(zhai)培養職(zhi)業(ye)技術(shu)(shu)(shu)人才。丹(dan)(dan)寨(zhai)職(zhi)業(ye)技術(shu)(shu)(shu)學院重點(dian)設置一(yi)些與萬達集團(tuan)產業(ye)相(xiang)結(jie)合的專業(ye),萬達集團(tuan)每年擇優招聘一(yi)半左右畢業(ye)生到萬達就業(ye)。
其次,結(jie)合丹寨縣產業特點(dian),萬達集團選擇當(dang)地多數農(nong)民從事的土豬(zhu)養殖和硒(xi)鋅(xin)茶葉種植兩個行業,投(tou)資深加(jia)工企(qi)業,以提高農(nong)民收益。
再就是萬達(da)集(ji)團每年從丹寨招聘(pin)10000名農民(min)工,到萬達(da)戰(zhan)略合(he)作伙伴旗下施工企(qi)業務工,通過(guo)務工實現脫(tuo)貧。
以往企業發起的扶貧項目,無非就是捐款或者投資建廠之類的,缺乏長遠規劃,大多難逃“一錘子買賣”的嫌疑,企業主在慷慨解囊捐出一筆或多或少的款項之后撈個“慈善家”的名號就“萬事大吉”了。
這種項目的管理和運作都不會特別規范和專業,最后淪為“授人以魚”,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落后狀況。而從萬達此次的創新舉措來看,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一幅“授人以漁”的新型扶貧藍圖。
以往(wang)我(wo)們在(zai)新聞上見(jian)慣了某企業建(jian)希望小學(xue),之(zhi)(zhi)后因為(wei)缺乏師資力量(liang)的投入,導(dao)致校舍荒廢之(zhi)(zhi)類的新聞。而投資職業教(jiao)育則并不(bu)多(duo)見(jian),畢業之(zhi)(zhi)后還能(neng)夠到(dao)萬達就業則更令(ling)人興奮。畢竟,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接受(shou)教(jiao)育的機(ji)會以及去大企業就業的機(ji)會本就稀缺。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萬達甫一出手就有不凡之舉。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無窮。“魚”只能滿足一時之需,而“漁”卻讓人有(you)謀生的本錢。如果(guo)想永遠有(you)魚(yu)吃,那就要學(xue)會(hui)釣(diao)魚(yu)的方法。
造成貧(pin)困的(de)一大原因是(shi)人(ren)們(men)思想觀念和工(gong)作技(ji)能(neng)的(de)不足與落后,而(er)教(jiao)育正是(shi)解決(jue)(jue)這一問(wen)題(ti)的(de)重要方式之(zhi)一。尤其是(shi),投資職業技(ji)術(shu)教(jiao)育,更(geng)有針對性,能(neng)夠(gou)在短時間內提升(sheng)文化素質,還能(neng)提升(sheng)勞動工(gong)作技(ji)能(neng),解決(jue)(jue)貧(pin)困地區人(ren)員的(de)就(jiu)業問(wen)題(ti)。
作為企業來說,隨便投下一筆錢,然后頂著“慈善”的光環一走了之是(shi)成(cheng)本(ben)最(zui)低的扶貧(pin)方(fang)式。但如今萬(wan)達不僅為當地提供(gong)教育培訓(xun)機構,又提供(gong)了就業機會,彰顯了新時代中國民營企業的社(she)會責任感(gan)。
但提供幾千(qian)人(ren)的(de)(de)(de)就業崗位并不(bu)能從(cong)根本(ben)上解(jie)決(jue)貧(pin)困(kun)地區(qu)的(de)(de)(de)就業難問題(ti),這(zhe)可(ke)以視為一種長期(qi)的(de)(de)(de)孵(fu)化計(ji)劃。短期(qi)來(lai)看,萬(wan)達集團每(mei)年從(cong)丹寨招聘1萬(wan)名農民工(gong),到萬(wan)達戰略合(he)作(zuo)伙伴旗下施(shi)工(gong)企業務工(gong),這(zhe)相(xiang)當于(yu)解(jie)決(jue)了當地五分(fen)之一的(de)(de)(de)貧(pin)困(kun)人(ren)口就業問題(ti)。
投資農產品產業的深加工看起來是件“費力”的事情,短期內很難看到投資效益。對萬達這樣體量的企業,本可以投一筆可觀的錢然后脫身而去,為何“自找麻煩”?
解決每(mei)年幾千(qian)人(ren)、幾萬人(ren)的就業(ye)的就業(ye)問題,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pin)困(kun)地區經濟落后(hou)的現狀。而如果能從當(dang)地優勢(shi)產業(ye)下手,擴大產業(ye)規(gui)模、優化產業(ye)結構,帶來先進的生產、管(guan)理技(ji)術和理念(nian),則能讓貧(pin)困(kun)地區掌握了(le)真正(zheng)脫(tuo)貧(pin)的金鑰匙。
正(zheng)如王健林(lin)所強調的,此次與丹寨的扶貧(pin)項(xiang)目(mu),重點不是(shi)投入多少(shao)錢(qian),而是(shi)要創新一種可(ke)復(fu)制(zhi)、可(ke)推廣的的企業扶貧(pin)新模式,確(que)保直接(jie)、普惠農民,力爭用5年時間,使丹寨人均收入翻番,整(zheng)縣脫(tuo)貧(pin)。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無論哪種行業或者事業的具體形態和操作模式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慈善模式也不例外。以前那種簡單的、低層次的扶貧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嚴重分化的當今社會。萬達集團創建的“授人以漁”的(de)扶(fu)貧模(mo)式(shi),將(jiang)為全國的(de)企業(ye)開辟了一條新(xin)的(de)扶(fu)貧道路。
上一篇(pian): 萬達牽手貴州丹寨10億元扶貧
下(xia)一篇: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福:萬達將豐富我國社會扶貧工作的內涵